在环保意识逐步加强,安全压力逐步加大的大环境下,近几年对于农药企业的监管越来越严。导致原药及中间体供不应求,面对这样的场景唯有高价抢货,最后产生“蝴蝶效应”,生产上游原药、中间体企业挣钱,让下游制剂企业、经销商去“骂娘”。
近期,农药市场虽属于销售淡季,但部分原药价格持续上涨,其中,值得关注的是2-氯-5-氯甲基吡啶(简称CCMP)价格持续上扬,今年6月-8月,CCMP价格从11.75万元/吨涨至13.00万元/吨,相比2016年9月的7.1万元/吨价格同比上涨83%,进入9月,市场价格已经涨至约13.50万元/吨的高位,部分企业CCMP生产企业已将价格卖到15万元/吨。
CCMP的涨价也是多重因素所致,首先,CCMP得原料丙烯醛、丙烯腈价格大幅上涨。山东地区丙烯腈短途送到价位在13100-13200元/吨左右,个别报价高至13500元/吨左右。其次,受到第四批中央环保督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节大气污染督查(点击查看详情)的影响,部分CCMP生产企业开工不足。据统计,我国CCMP产能约在31300吨左右,而山东地区产能约占20%,而CCMP的合成具有高污染性,使业内众多中小型甚至大型CCMP装置受到影响。第三则是安全生产问题,8月29日,经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定于9月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综合督查。
CCMP作为新烟碱类杀虫剂的重要中间体,使得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等原药价格上涨,同时原药生产本身亦受环保制约,使其价格也出现大幅上涨:8月28日95%吡虫啉原粉主流报价16.5万元/吨,对比16年9月份的9.5万元/吨上涨74%,同时,吡虫啉中间体咪唑烷市场也比较紧张,目前价格稳定在3.7-4万元之间,企业表示后期看涨。啶虫脒的报价约16.5万元/吨,对比16年9月份的约9万元/吨上涨83%。
后续随着中央第四批环保督察组在山东、四川、浙江等省份的监察,同时为期一年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已经展开,预期CCMP、吡虫啉、啶虫脒产业链的高压态势将长期持续,小型农药及中间体产能将陆续退出市场。目前,原料依赖外购的吡虫啉、啶虫脒厂商开工困难,而具备一体化产业链的厂商优势明显。
今年下半年国际迎来较大补库存动作,国内需求稳定,2013年以来,全球农药库存面消化较为激烈,整体库存连续3年下滑。孟山都、先正达、杜邦等厂家库存自2013年以来持续下降,在2016年年底这些公司的库存均达到近5年来的新低:孟山都库存在2016年降至32亿美元;先正达连续3年去库存,2016年底达到38亿美元;杜邦2016年底库存为56亿美元。从周期上看,国际巨头连续3年的去库存阶段已基本结束,进入新一轮补库存正在进行,我国农药原药出口量也将随之上涨。
下半年中国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出口将出现整体复苏,国内市场整体需求相对稳定,使龙头企业盈利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