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于环保问题和人体健康受到全球关注,国家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许多农化公司被限产停产,农药价格一涨再涨,很多农药经销商开始囤农药,那么来年农药涨幅大吗?
农药企业原来相对宽松的生产环境一去不复返。今天的农药原料价格上涨带动原药及农药制剂上涨,与2008年那次从供应源头传导的价格炒作明显不同。从2016年全国两会以后,国家推动供给侧改革,以环保督查为抓手,不达标的企业关停令农药原料紧张,而且是不可逆的高度紧缺!
环保监督对农药行业的最直接结果就是关停化工原料厂、限止相关厂生产产量。农药原料的上游厂商的产能得到高效管理和有效遏制,山东、江苏、浙江、河北很多不合规企业已经被吊销生产许可证,原来一些小规模、不规范的化工生产企业,已经不可能再取得生产许可证。
根据农药生产许可新法规,现在能持证继续生产的,企业都是花了高价装备了环保装置,花大本钱进行工艺改造,实现环保、安全、职业健康、节能等硬性投入,这方面高成本一定会转嫁到产品上,而且这个转嫁成本是不可能降下来的。
因为持续的环保措施,反复的一波接一波的监督检查,原有的供应链破损,甚至断裂。最基础的上游原料,一些关键化工原料,如煤炭、磷矿石、咪唑烷、DMF等都在涨价,成品包装纸张惊人紧张。
落后产能强制淘汰、环境安全设施的到位导致的原料生产、农药产品价格上涨,是绝不可能再调回去的。企业也可能拿贷款来生产。
前所未有的生产压力,最终造成需求刚需,产能不足、开车不足、供货脱节,二维码的出现更让大家措手不及。就是幸存下来的企业,原来较低成本的原料、原药、成品也快消化完了。环保高压下的原料、原药涨价是铁定的,能不能购到原药都难说了。
包装物、运输,特别是人力成本、农药一瓶一码项目、信息化投入,让农药制造企业面临更多的成本压力,以及农药执法系统调整、国家税务系统、社会信用系统的制约,让企业再不能逃避社会责任。这样会导致企业的真实经营成本增加,净利润直接减少。
现在开始往后,用高价购来的原药加工的产品哪有不高价销售的道理?厂家及商家没有多少库存,遇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发生的安全、环保执法检查,生产动不动关车、动不动限产,你指望能够有货供就谢天谢地了。
因为不知道原药价格倒底会提升多少才停止,也因为农药二维码赋法的法规要求时间太紧迫、太苛刻,今年不少农药厂家制剂取消了冬储做法,所以厂家及商家的库存前所未有的稀少,可见来年辅货抢货大战是不可能避免的了。因为没有数据说明市场库存究竟是什么水平,所以明年涨价的幅度无法估计。因为供求在不断变化,经营渠道的炒作不断,所以谁也说不准各类主要产品的涨幅,基于竞争策略大家都不能轻易亮出价格底牌。
现在要理解为什么许多企业要囤货,因为过往的毛利太少,因为自己需求的原料也在涨,价格不由自己说,到需要时有没有也掌握不了,所以要囤着自己的产品资源以便不时之需交换。还有多年的成本居高不下,这次农药变革时机可以增加一定的毛利,可以用来提员工的福利,提员工的工资总额。还因为多年的非法生产农药的厂家的恶性竞争,他们没有环保安全的投入,没有合法证件登记领证的巨大成本,单靠低价来冲击品牌企业的市场,甚至靠偷含量,掺高毒药来抢占份额,让正牌企业长期微利经营,应有的市场机会被打乱。
经过农药大变革的整肃,干扰市场的小厂由于资质、由于环保、又由于二维码溯源等,对合法企业的威胁持续减弱,他们非法的产品,或者低劣的产品没有了上市空间,那么合法生存下来的农药企业的价格可以更容易与实际投入成本挂钩,可以让今后的产品定价理性回归本来应有的合理的毛利空间。
经历农药大变革的整肃,一些小公司由于资质等条件限制无法进行生产,他么的产品没有了上市的空间,那么那些符合国家标准的企业农药更容易与投入成本挂钩,今后的产品定价理性会使农药的价格有一定的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