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品质闻名国内和海外市场的阳朔金桔一直都是“皇帝女儿不愁嫁”,价格也一向走高。往年,在市区水果摊上,阳朔金桔的价格也多在每斤六七元以上。
扛着桂林水果“金字招牌”的阳朔金桔,今年怎么了?
史上最低的价格
8日傍晚,乐群菜市下班买菜的人潮逐渐散去,在对面摆着两个箩筐卖金桔的莫金秀才开始收摊,准备回阳朔。她的金桔虽然售价低至每斤1元钱,但还是有小半筐没卖出去。“每天都要剩些回去,因为太多了。”莫金秀告诉记者,她和丈夫每天天不亮从阳朔镇东头村出发,用三轮车拉着七八百斤金桔来市区,这已经是第六天。
往年,莫金秀根本不用这么辛苦地推销,一车金桔上千斤,以四五元的价格转眼就能在本地批发掉。“但现在不行,根本没人要。村里不少人都跟我们一样,只能拉来市区低价卖。”她说。
受到果农自销低价金桔的冲击,在乐群菜市旁经营一个固定水果摊的莫大姐不敢批发金桔销售,她说:“做了这么多年的水果生意,还没见过一块钱一斤的金桔。”
近日,记者来到阳朔县白沙镇。
本地金桔种植规模大,加上交通便利,让白沙镇成为阳朔金桔的集散地。镇上有一个数千平米的交易市场,是整个阳朔金桔市场的风向标。
中午12点,市场旁的空地上仍停着七八辆装着金桔的三轮车,它们凌晨四五点从果园出发聚集在此,等待买家。
候了七八个小时,果农莫连生还是一筐也没卖掉。“个头大一点的,有人开价3毛钱一斤;这筐个头小一点,根本就没人问。”莫连生告诉记者,“昨天,他的一车金桔熬到下午,才以每斤1.2元钱的价格卖掉,今天看来更难。种了十多年的金桔,还没见过这么低的价。”
果农们告诉记者,不算人工,金桔的种植成本也要摊到每斤1.5元左右。采访中,一位果农熬不住,以每斤8毛钱的价格卖掉整车金桔。“不赶紧卖掉,拉回去还要费油钱。”该果农说。
“有些果农的金桔卖不掉,又不愿拉回去,就一筐一筐地倒在市场。最近这几天,每天凌晨都要清走好几辆垃圾车的金桔。”市场一位保洁工惋惜地说。
记者沿着143县道前往白沙镇金桔种植集中的山区。途中,不时可见个大、橙黄的金桔成堆倾倒在道路两旁,仅记者所见就有七八堆,加起来有上千斤。
“请人摘金桔的工钱是每天100元,能摘两三百斤,现在拉到市场上卖,请工成本都不一定收得回。”村民王福生说,金桔挂在树上没人摘,熟过头自然掉落,便只能当垃圾扔掉。
蕉芭林村是阳朔金桔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之一,这里出产的金桔品质有口皆碑,但也未能在这场价格寒潮中幸免。
“今天早上卖了2000斤,都是上好品质,每斤才8毛钱。放在往年,怎么也得5块钱一斤。”村民吴成说。
村民们说,这场金桔价格寒潮来得太突然。春节前,金桔市场行情并没有异样,收货均价维持在四五元。按照往年经验,春节过后都会形成一个价格高点,但村民等来的却是不升反降,经销商口中的报价一路走低,3元、2元、1.5元……
“到后面,树上的果子挂不住,村民都不敢等。结果市场上金桔一多,别说卖上价,甩出去都难。”吴成说。
最近几天,电话铃声一响,吴成的心情就像过山车,“盼着是老板打电话来收货,但结果一个都不是”。
都是天气惹的祸
金桔收获期一般要持续到5月,但吴成期待的金桔经销商有近半已经离开了白沙镇。
白沙镇一家旅馆老板告诉记者,往年这时候,旅馆都是爆满,住的大多是外地来收金桔的老板,但现在,入住率一半不到。“听很多老板说,今年金桔生意不好做,所以老早就走了”。
中午,白沙镇金桔交易市场没有一辆等待装货的大货车。
往年这时候,白沙镇人大主席黎忠顺和所有镇政府公务人员全员出动上街当“临时交警”,指挥交通。果农拉金桔的三轮车和把货运往全国各地的大货车,总会把宽阔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常常一堵就是好几个小时。
“但今年到3月底,路上就没什么车了。”黎忠顺说,有半数的经销商已经提前离开了白沙镇。
来自湖南的客商许老板当天收了3000斤金桔。“平均每天收购量不到去年的一半。今年金桔生意不好做,再过几天我也走了,改收其它水果。”许老板告诉记者,今年不少金桔经销商带着大量资金来白沙镇,想大赚一笔,结果折戟而归。
问题出在金桔身上。
3月份,许老板发了一车金桔到江浙一带,到了销售地打开箱子一看,金桔烂了一半,得重新分拣。“往常,运输过程中坏果率最高也不超过百分之十。”许老板说,因为坏得快,这批金桔在江浙市场也卖不上价。这一笔生意他亏了十来万。
许老板回到白沙镇与同行们一通气,才知道都遇到同样的问题。为了保证利润,经销商们开始压低收购价。
果农也认同这一说法。“今年从春节开始,天气就转热,金桔熟得快,在树上挂不住。再加上雨水多,金桔水分大,烂得快。”蕉芭林村果农朱继保说。
“今年2月份,阳朔南风天有11天,比去年多了五六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也同比高了3℃左右。”阳朔县农业局总农艺师肖恩说,罕有的气候环境导致采取“三避”技术的金桔覆膜内温度偏高和湿度过大,果实成熟加快。到清明前后,尚未采摘的果实大多处于过熟状态,在存储运输过程中容易伤损、腐烂。
白沙镇人大主席黎忠顺告诉记者,白沙镇金桔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县半壁江山,目前销售已近尾声,达90%左右。据此看,今年滞销对整个阳朔金桔产业不会造成太大的冲击。但一些种植大户还有两三万斤金桔留在树上,损失不小。
近忧背后的远虑
导致阳朔金桔惨遭“滑铁卢”主要原因是天气。一些在国内金桔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经销商认为,除此之外,还有市场消费能力下降,桂林砂糖桔、马水桔种植面积激增带来的冲击等,诸多因素共同促成这一惨痛的结果。相比起来,更值得关注的是阳朔金桔市场地位的持续下滑。
“虽然受各种因素影响,但今年滞销这么严重,跟阳朔金桔市场地位下滑有很大关系。”郭台标说。连续十多年收购量全县第一的他,是阳朔县有名的金桔经销大户。
在郭台标看来,大规模推行“三避”技术指经济作物避雨栽培技术、避寒栽培技术、避晒栽培技术,使得阳朔金桔曾经以高品质在国内难觅敌手,在频繁的市场波动中也得以保持稳定高价位。但最近几年,江西遂川、广西融安等地大力发展金桔产业,种植规模已接近阳朔。在阳朔取经后,“三避”技术也在这些产地得到推广,“我最近去过广西融安,‘三避’技术已经覆盖到70%左右。而且融安当地政府对品牌推广和经销商奖励扶持也很重视,市场影响力已经打出去了”。
“群雄崛起,正在把阳朔金桔拉到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市场竞争。”郭台标说,在这种情况下,主要依靠外销的阳朔金桔也就难以抵御包括气候问题在内的各种风险。
此外,催熟剂的过量使用,也正从内部蚕食阳朔金桔这块金字招牌。
近年来,白沙镇政府在与经销商联络过程中,听到越来越多的抱怨———为了提早上市卖个好价,很多果农使用催熟剂,导致金桔品质下降。
记者从公开的会议记录上看到,在2013年的金桔阳朔论坛上,滥用催熟剂导致品质下降也成为经销商和种植户代表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本地种植户使用催熟剂已有10多年历史,但在最近四五年呈明显扩散趋势。”白沙镇农技推广站站长苏连生说,据他估计,如今,仅白沙镇就有三成左右的金桔种植户在使用催熟剂。
苏连生说,种植户使用的催熟剂名叫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催熟的金桔对健康没有影响,但会破坏口感,“喷洒乙烯利后,金桔转色过程加速,但糖分积累不够”。从事农业种植技术指导20多年的他并不赞成使用催熟剂。“实在要用,也应等到果实大体成熟后,在转色过程中适量使用。”苏连生说,但实际上,滥用现象也并非个例。
经销商们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催熟的金桔。“催熟的金桔皮硬,颜色不够红亮,甜度不够,口感远不如自然成熟的好。”经销商秦老板说,鱼龙混杂正在打击市场对于阳朔金桔的信心。最近几年,他在北方的金桔销量都在递减。
滞销带来的契机
阳朔金桔这块金字招牌分量很重,因为它已是当地农业经济的支柱,关系数以万计果农的生计。走进阳朔县百里新村,一栋栋漂亮楼房和道路上奔跑的小车让人惊异于这里农民致富的速度。而他们的主要收入,来自近些年价格稳定的阳朔金桔。
阳朔县水果办主任朱继飞介绍,水果收入占到阳朔农民收入的近七成,而阳朔县10亩水果里有6亩是金桔。
这种支柱作用在白沙镇尤为明显。这里的山区农民,八成收入压在金桔上。在金桔交易高峰期,仅分拣、装箱就能解决五六千闲置劳动力就业。此外,包装箱生产、商贸物流和餐饮住宿等行业也是依托金桔才得以发展起来。
实际上,当地政府也已开始关注金桔所面临的问题。去年11月1日,阳朔县政府首次在白沙镇金桔交易市场实行统一开市,希望通过推迟并统一阳朔金桔的上市时间,压缩滥用催熟剂的市场空间。记者走访市场了解到,虽然收到效果,但统一开市这剂“药”能否根除催熟剂病症,还有待时间检验。
朱继飞说,政府也正想方设法支持、鼓励农户走规模化种植、销售路线。“在规模化经营下,农户能自己树立品牌意识,提升阳朔金桔的市场竞争力”。
4月7日,气温骤然转冷。白沙镇人大主席黎忠顺希望低温天气能多持续几天,以求市场价格出现转机,让还留有大量金桔的果农少受些损失。
而黎忠顺心里也清楚,看天吃饭不是长久之计。在本地发展深加工,延伸金桔产业链条,无疑能发挥价格调节功能,抵御类似的滞销风险。
各方也为此呼吁多年,但一直未能付诸行动。“以前,金桔鲜果价格高,没有发展深加工的条件,重视得也不够。”黎忠顺说,这次滞销无疑敲响了警钟,也为本地发展金桔深加工提供了一个契机。
据透露,阳朔县政府已经着手准备引入金桔深加工企业。这或许是今年阳朔金桔滞销之外的一个好消息。
在年轻的果农们看来,打通电商渠道,也是拓展阳朔金桔销路的重要手段。2014年,白沙镇古板村村民黎玉林毕业后在淘宝网上开网店,销售自家的金桔。黎玉林家里种有七八亩金桔,借着“新鲜、低价”的优势,已经接了300多单生意。“算上包装、快递成本,去年在网上卖金桔不赚钱。但今年,我这条销路就给家里帮了大忙。”黎玉林告诉记者,他从顾客那里了解到,金桔在外地零售市场价格仍保持在每斤13元以上,所以每斤8元钱的网店价格能保持不错的销量,“到现在,已经卖了2000多斤”。
年轻果农们在电商之路上独自摸索并不是一帆风顺。因为交通距离,他们发货的快递价格比从市区发货要翻近一倍,但因为分散经营规模小,他们并没有与物流公司协商的资本。“刨去高额的快递费,利润还是很低。”黎玉林说。
实际上,桂林一些县级政府也开始为农产品与电商结合探路。去年10月,“第一届桂林恭城柿子电商专场促销会”成为恭城县政府推介、促销恭城月柿的重头戏。
“虽然电商销售渠道对我们来说还是个新事物,效果也不能立即显现,但我们对它充满了期待。”恭城瑶族自治县工业和信息商贸局副局长石秉成说,在传统销售渠道的争夺空间越来越小的当下,谁也不应该小视水果电商的潜在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