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后期稻价将稳定在托市价附近

   日期:2015-08-11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_zx    浏览:143    
   7月中旬南方产区早籼稻开始陆续上市,根据对江西、湖南等省的调研,晾晒后普通早籼稻到厂价格在1.25~1.28元/斤,优质长粒早稻到厂价格在1.30~1.33元/斤,基本与2014年同期持平。
 
  南方地区粮食部门将早籼稻作为储备轮换的主要品种,政策性储备需求是早籼稻的重要出口。根据最新的农产品成本收益调查资料,早籼稻商品化率在80%左右,其中多数进入政策性储备。
 
  实地调研的结果显示,农民售粮节奏早已随着托市政策发生显着变化。7月中旬早籼稻收获晾晒后,农民惜售观望态度较为浓厚;而托市收购启动后,农民售粮较为积极。预计后期早籼稻收购价将稳定在托市价1.35元/斤左右,收购主体仍以国家粮库为主。
 
  短期内,稻米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主要集中在进口冲击和库存高企方面。经过2014年专项整治后,南方边境大米走私得到一定程度遏制。然而,国内外米价严重倒挂,合法的进口和边境小额贸易依然利润较高。据海关统计,2015年上半年,我国共进口大米141.43万吨,同比增加7.7%。受进口冲击和2013年大米镉超标余波影响,市场主体对国产稻谷收购积极性依然不高,国有粮食部门承担了主要的收购功能,稻谷库存压力较大。长期看稻谷价格将稳中有涨
 
  稻谷产量保持稳定为价格稳定提供了物质基础。根据目前稻谷的生产形势,未来我国稻谷生产能力将保持在2亿吨以上。而且,未来我国将在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
 
  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为价格稳定提供了制度环境。近年来,国家每年都在稻谷春播前公布最低收购价,在集中上市期间公布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预案,加强农业补贴、保险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可以预期,国家对稻谷生产的强力支持不会减,稻谷价格也会得到稳定支撑。
 
  调结构转方式战略为价格稳定提供了回旋空间。国家做出了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可以预计,这将会取代过去的城镇化占地造成的种植面积被动减少。
 
  稻谷种植成本上涨为价格稳定提供了上涨动能。尽管化肥成本略有下降,但是人工、农药、机械作业等费用仍然保持上涨。近两年,土地流转费用已经成为增长幅度最大的农业生产成本。
 
  要完善改革市场调控方式
 
  继续调整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可以尝试对粮食最低收购价一定3年,对市场紧缺的粮食品种可以保持一定的灵活性。适当细化最低收购价的执行标准,实现优质优价。同时,规范政策性粮食竞价交易机制,继续发挥政策性粮食竞价交易的市场调控作用,根据市场调控需要,科学确定市场收储、投放的时机和交易底价。完善稻谷等重要农产品储备调节政策,合理确定储备规模、品种结构以及区域布局,进一步加强仓储物流建设。
 
  创新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工具。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利用期货、远期交易等新型市场交易方式规避市场风险,同时,改革完善生产补贴政策,探索实施农产品营销贷款援助。尤其是改革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鼓励保险公司积极提供不同保障水平的农业保险产品。
 
  尝试将粮食调控的端口由供给端移动到需求端。支持粮食加工企业发展,实施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促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向粮食加工企业倾斜。结合农产品初加工税费改革,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对加工能力强、资信状况好、在区域粮食供给保障中有贡献的企业进行财政奖励。通过定向降准、财政贴息等货币金融政策,结合税收、补贴等财政杠杆,动态调节稻米油、燃料乙醇等粮食深加工企业的产能。在适宜的地区大力发展优质粮食订单交易,促进生产主体与企业对接。
 
打赏
 
更多>同类行情

推荐图文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