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玉米的价格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便宜。”近日,在德州市夏津县双庙乡范楼村的玉米地里,农民王秋霞看着即将丰收的玉米,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今年玉米价格下挫的导火索,是国家将收储价格由2220元至2260元/吨下调至2000元/吨,并直接带动了市场上玉米价格的整体下行。
玉米价格的下滑,对苦于种粮收益本就不高的农民来说颇难接受。“本来我们这里是种棉花的,棉花价格低就改种了玉米,没想到玉米价格也下滑。照这样的情况,明年就不打算种地了,出去打工一个月的工资就赶上种地一年的收益了。”王秋霞抱怨道。
隋忠修也切身感受到了农户及商贩们的委屈。他向导报记者表示,如果玉米都像今年这样的价格,农民的积极性会大受打击。“他们会调整种植结构,甚至不排除出现土地撂荒的现象。”
导报记者注意到,在玉米收储价格下调之前,棉花、大豆等农产品的收储均已取消,且伴随着收储的取消,棉花、大豆等的价格均出现大幅下滑。
为弥补农民的损失,国家在取消棉花、大豆收储时,以目标价格制来补贴农民。所谓目标价格制,即国家为市场价格确立一个目标价,当市场价格低于该目标价格时,国家以财政资金将差价补贴给农民;如果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国家就不下放补贴。
相较于棉花、大豆,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要高得多,所涉及的农民也更多。在玉米收储价格下调乃至未来可能取消的情况下,农民正在期待着国家尽快制定出相关配套政策,以避免出现粮贱伤农,甚至危及国家的粮食生产安全。
业内人士分析,玉米收储价格的下调甚至收储政策退出可谓势在必然,但其后如何避免粮贱伤农,仍待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
都在压价
近日,在夏津县双庙乡祥源油脂厂大门口,小商贩郭军刚刚从农户手里收了一车玉米,准备卖给祥源油脂厂。可当他问了价格之后,却愣住了:“我从农民手里收的价格是3毛7至3毛8一斤。卖给这个厂里,他们给我的价格只有3毛5一斤。算下来,我一斤还要赔上2分多钱。”
高价从农户手里收玉米,现在却要贴钱低价卖出去,郭军在收购之前就没了解清楚市场价格吗?
说起这个话题,郭军更是郁闷:“10来天之前我刚卖了一车,当时卖的价格是4毛7一斤。我从农户手里收玉米的时候,也听说价格有下降,所以就把收购价格压低了1毛左右,没想到价格压了那么多还是要亏钱。”
与郭军有同样遭遇的还有另外几个商贩,他们围绕在祥源油脂厂厂长隋忠修身边,希望后者能提高一下收价。
还有一些商贩,因为从农户手里收购的玉米太湿,被隋忠修拒绝收购,所以不得不一再请求隋忠修能尽量收下,哪怕价格再低些,“我们就这2000来斤,你帮帮忙收下吧。”
而这些要求让隋忠修很为难:“我们也没想到玉米价格下滑得这么厉害,现在都不怎么敢收了。因此,太湿的玉米我们就不要了。要不然,你2000斤,他2000斤,一旦价格继续往下走,我们会赔大钱的。”
隋忠修告诉经济导报记者,他们厂子在20多天前开始收玉米,当时的价格还算比较可观。“以干玉米粒为例,我们刚开始收的时候是1元/斤以上,现在是0.88元/斤。折合成湿的玉米棒子,刚开始收的时候是0.48元/斤左右,现在只能给0.35元/斤左右。”
隋忠修说他们不断压价也属被逼无奈。他告诉导报记者,他们收购的玉米只有一小部分用于自身消化,大部分都转手卖给饲料厂。“饲料厂也在不断压价。现在我们卖给饲料厂的玉米粒价格是0.91元/斤,收购的价格是0.88元/斤,差价只有3分钱。再扣除各种折损和成本,也就落不下多少了。”
玉米价格下滑,受伤最大的是农民。“价格太低了,我们暂时不打算卖了,先收起来放家里,等等看价格能否上来。”王秋霞告诉导报记者。
诱因
为什么今年玉米价格大幅下滑呢?这与近日公布的玉米收储政策有密切关系。
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等部门日前联合下发了2015年国家临时收储玉米的相关政策。今年的政策与往年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其中与农民关系最直接的便是收购价格的下调。在去年,国家对各产区玉米收储的价格在2220元/吨至2260元/吨之间,今年则统一下调至2000元/吨,下调幅度在10%左右。
收储价格的下调,导致市场上玉米价格的整体下挫。
隋忠修告诉导报记者,虽然玉米收储是在东三省和内蒙古实施的,但由于收储地区的玉米产量巨大,其对全国市场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收储价格下调之后,各地玉米价格都受影响。
国家宣布下调玉米收储价格,其实并不突然。之前就有消息称,玉米收储政策正在走向末路。因为,虽然近年来玉米收储政策为保护农民利益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其弊端也在日益显现,比如,收储政策造成国内玉米价格大幅高于国外价格,增加了下游产业的成本;收储政策导致玉米产量连创新高,各地库存压力巨大。
以库存压力为例,截至目前我国收储玉米结余量高达1.5亿吨。而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我国今年新季玉米产量有望达到2.32亿吨,再创历史新高。业内预计,考虑期初库存,我国玉米结余量有望首次达到2亿吨以上。这样的结余量是全球总储存量的半数以上,库存压力可见一斑。
因此,国家下调收储价格乃至未来取消玉米收储政策可谓势在必然。而在此过程中,农民的利益该如何保障?
保护
对于玉米价格下滑给农民带来的影响,王秋霞给导报记者算了笔账:
由于当地是盐碱地,加上今年天气不尽如人意,玉米产量只有800斤/亩左右。目前,商贩们收购玉米粒的价格只有0.8元/斤,以此计算,每亩地的总收入不过640元左右。而每亩地的种植成本包括化肥、农药、耕种收割的作业费等,不计人工成本也需要500元左右。如此,一亩地的纯收入只有100多元。若一家农户耕种10亩地,种一季玉米的纯收入不过1000多元。
“算来算去,种地太不划算了,远不如出去打工。出去打工的话,一个月的工资就抵上一年种庄稼的收入了。”王秋霞说。
与王秋霞有类似想法的还有商贩郭军。世代为农的他,五六年前买了一辆农用车,做起了倒腾棉花的生意。“头两年还行,近两三年棉花价格不断往下走,种棉花的也越来越少了。到了今年,我决定改收玉米,没想到第一年就不顺,赶上了玉米价格大跌。我打算等玉米收完之后,把车卖了,出去打工,那比在家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