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从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三七120头价格从400多元一路跌至现今的200元左右,跌幅达48.93%,行情几近腰斩,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近一个月三七跌幅就达33.55%!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三七短期内超过三成的暴跌?三七的“疯狂时代”又何以终结?
据记者了解,三七主产地在云南文山及其周围,其中文山地区产量和种植面积占全国90%以上。专家指出,三七年正常用量在7000~8000吨,但2009~2012年3年间的三七产量均低于7000吨,因此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一路高歌”,让三七经营商几年内暴富,在产地甚至出现开奔驰、宝马拉三七的现象。
持续的高价行情,极大地刺激了药农的种植热情,随后几年三七大面积扩种。直至2013年产新,当年1万吨左右的产量终究造成三七产能过剩,且市场预计2014年三七种植面积或达到30万亩,采挖面积14万亩,产量将比2013年还大。三七严重供大于求,行情整体走向没落可想而知。
大规模产新逼近市场恐慌
三七行情将整体下滑在几年之前行业内就敲响了警钟,当前跌跌不休的走势也是在众人意料之中。但正是鉴于这样的预期,从农户到药企早就“心领神会”,纷纷看跌后市。
2014年注定是三七产量大规模爆发的一年,三七传统的产新期是在每年的10月份,中秋、国庆期间上市量最大,当前距离产新还有不到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但是行情已经暴跌。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随着产新期越来越近,产地不少农户唯恐在中秋、国庆前后行情更加不可接受,于是提前采挖,以谋求减少损失。当前文山产地市场三七干度不足,多为九成干左右。市场陈货未消耗完,新货又陆续上市,不断打压行情;而产地之外的市场,安国药市、亳州药市、玉林药市、荷花池药市也随着产地低价新货的不断应市,三七行情一路直下。
另一方面,市场持货方对后市有恐慌心态,不敢长期持货,在整体趋势下跌的前提下,货源在手稍微多滞留几天就意味着亏本,于是宁愿纷纷低价抛售,不少120头货源甚至当作无数头货源售出。
而此时,虽然三七下游各大药厂、饮片厂库存已经减少,但有预测称2014年三七产新行情将大幅度跌落,购货积极性明显受到限制,宁愿随购随用,甚至选择“按兵不动”,等待低、再低、更低的行情到来。
在不断下滑的行情中,整个三七市场充满着恐慌与绝望,三七经销商在持续下跌的行情中可谓九死一生。然而,三七的传奇演绎还未落幕,当前距离大规模产新还有一段时间,所谓“物极必反”,不少下游药企眼看着三七行情跌的如此惨重,早有跃跃欲试出手的冲动。
生意社三七分析师薛海娟分析称,2014年大规模产新的三七成本大约在150~200元左右,当前行情已非常接近,三七后市注定不会平静。
药市惨淡大宗家种药材集体失声
无论如何,三七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纵观整个中药材市场,三七的神话破灭,跟整个药材行业的浮躁不是全无关系。受整个经济大形势影响,各行业都要经历痛苦的去产能过程,中药材也不例外。
记者调查表明,中药材市场2009年起步,2010、2011年达到顶峰,2012、2013年中部调整,2014年才是大多数中药材品种触底、筑底的过程,2014年年初至今整个药材行业不景气,尤其是家种大宗品种,其中又以甘肃陇西地产“三驾马车”当归、党参、黄芪的低迷为标志。生意社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2月份至今,当归跌幅在40%左右,党参跌幅竟超70%。
前几年药材行业红红火火,农户尝到了甜头,大面积扩种药材。以当归、党参主产地之一的“千年药乡”甘肃岷县为例,2013年岷县中药材播种面积256494亩,较2012年增加3742亩,增幅达1.4%,人均种植药材0.58亩,推算中药材总产量60518吨,较2012年增产518吨。其中当归总产量19739吨,平均亩产197公斤(折干),较去年当归平均亩产(测产)195公斤增产2公斤,增幅达1%;党参总产量12965吨,平均亩产201公斤,较上年平均亩产190公斤增加11公斤,增幅达5.8%。而据目前市场反馈的消息,2014年岷县、渭源等地当归、党参种植面积不见减少,且至今生长状态良好,加上库存量丰,许多陈货未消化,当归、党参后市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