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业是农业品牌建设的基础,只有加工业做好了,唱响品牌才有底气;
品牌引领和驱动加工业的发展,只有品牌做好了,加工业才能做大做强。
立足“农”的发展定位,推进加工聚集发展
过去:农产品加工业布局分散,企业成本高,资源利用率低。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和城乡居民消费不断升级,农产品加工业也面临产业布局不尽合理、生产方式比较粗放、企业成本不断上升等问题,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布局分散,约90%的企业呈点状分布,加工产能与主产区、加工与上下游脱节等问题比较突出,造成产品成本的增加和资源的难以有效利用。
措施:
今后,要以农产品优势资源为基础,优化区域布局,大力推进加工业向重点区域聚集发展,建设有规模、有竞争力、特色鲜明、引领示范作用突出的高标准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形成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式发展新格局。
案例:
作为今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创建推进工作会所在地的河南省,早在2011年就在全国率先提出推进主食产业化,出台发展主食产业的指导意见和发展规划。
在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过程中,河南按照建链、强链、补链、延链的理念,大力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融合,重点打造12类“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农业产业化集群。
今年2月,河南连发《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方案((2017-2018年)》等五大专项方案,加快优质农产品升级。按照农业部提出的“到2020年,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提高到2.4:1”目标,河南提出了3 :1的目标,山东则确立了4.5 :1的更高目标。
突出“企”的发展主体,加工与品牌并重
过去:农产品加工企业基础弱、规模小、转化率低。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关键靠主体,而作为主体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还存在着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发展规模较小、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较低等问题,企业加工整体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15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产地初加工水平低造成每年近3000亿元的损失,60%以上的加工副产物没有得到综合利用。
措施:
今后,要围绕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这个关键,多渠道支持各类主体发展壮大,加强龙头企业培育,鼓励工商资本投资,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工业,让他们与加工业同发展共壮大。
通过将政府支持补贴量化到农户,折股到合作社,龙头企业+规模种养户+合作社等共同发展模式,农村产业融合支出项目、“百县千乡万村”示范工程等,支持加工企业建设烘干储藏、直供直销等设施,支持他们抱团闯市场。
案例:
在这方面,湖北省大力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并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就业最多、效益最好、农民获利最多的“五最”产业。
打造品牌:
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品牌化是龙头之“睛”。品牌做好了,加工业才能做大做强。农业部已将今年定为中国农产品品牌推进年。今后,要围绕企业这个主体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创建,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新三品”。
要与优势区相结合,打造区域公用品牌;
与安全绿色相结合,打造产品品牌;
与原料基地相结合,打造企业品牌。
遵循“融”的发展路径,从产到销引导企业打造全产业链
过去:能耗高、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扩张依靠的是资源要素大量投入,能耗高、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
措施:
今后不能再走这种粗放式发展的老路,要在注重速度目标的同时更加强调质量目标,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前延后伸“接一连三”促融合,构建种养加销一体的全产业链。
期间,要重点强化科技支撑,发挥旗舰型、创新型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及时发现、响应和解决产业问题的科技产业联合体。
案例:
今年2月,甘肃省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强调,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前端延伸带动农户建设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与上下游各类市场主体组建产业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