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种选择
目前适合我地栽培的品种有SC2196,菌种为原种植接转扩的栽培种,防止使用多代栽培种。应在国家指定的食用菌品种生产单位购买,菌种菌丝洁白,呈羽毛状,爬壁能力强,无污染、无老化。
二、材料准备
每100平方米需要稻草2000千克、粪(马、牛、羊粪)1500~1750千克、尿素15千克、豆饼或油渣2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石膏粉50千克、轻质碳酸钙20千克、石灰15~30千克。
三、预温建堆
建堆前将草预湿3~5天,使之充分吸收水分软化,然后建堆,要求堆宽1.5~2.3米,堆高1.6~1.8米,长度不限;堆制时间根据气温而定,一般需25~30天。
先铺一层16~20厘米的草堆,宽2.3米,再铺一层5~7厘米厚的粪,撒入石灰、过磷酸钙、尿素和油渣,一层草一层粪料,一直铺到1.6~1.8米高。第1~3层不需要浇水,以后每铺一层浇一次水,下层少浇,上层多浇,堆成龟背形,堆好后料堆四周有少量的水流出为好。
四、翻堆发酵
每次翻堆应在堆内温度达到最高开始下降时为适期,把下面的料翻到上面,四边的料翻到中间,中间的料翻到外面,把干料和湿料充分抖松拌和,促使发酵均匀一致,翻堆间隔时间应掌握先长后短,水分先湿后干,堆形先宽后窄。
第1次翻堆应在建堆后6天左右,堆温达到最高开始下降即可翻堆。一般第1次翻堆时要浇足水分,并均匀撒入石膏粉和碳酸钙。翻堆后,堆基四周有少量水溢出。翻堆后的1~2天,堆温上升至75~80℃,经5~6天温度下降,此时进行第2次翻堆,根据情况加水调湿。第2次翻堆后5~6天进行第3次翻堆。第3次翻堆后4~5天进行第4次翻堆。最后1次翻堆时每500千克料喷施敌敌畏100克,2~4天后移入菇房。
五、菇房消毒
双孢菇不需要光照,凡能保湿保温、通风避光(允许有少量的散射光)的场所均可栽培,床架宽度一般为1.5米,距墙1米,两床之间留30~60厘米,长度由菇房而定,一般层数为2~3层,每层间距60~80厘米,菇房应保持清洁无杂物。先用敌敌畏喷洒地面,每46平方米用50克,再在地面撒干石灰,每40平方米用石灰2.5~3千克。菇房消毒后,把培养料平铺在床面上,每50千克稻草铺3平方米,要求料面子整,厚度均匀一致。当料温降至25℃以下时,用木板轻轻拍平,松紧一致,厚度15~20厘米,播种时操作的手及盛菌种的器具用75%的酒精或高度酒料擦洗消毒。
六、播种方法
播种有撒播、混播、层播3种。撒播先将菌种从瓶内挖出,放在盆内均匀拌种。每平方米用菌种1瓶。麦粒菌种用撒播法较好,直接把菌种均匀撒在料面上,为防止料面干燥,在菌种上撒一层1厘米厚的培养料,用木板轻轻拍压即可。
播种后,保持菇房内温度22~28℃,空气相对湿度60%~70%,播种后头1~2天可不通风,第3~4天以保湿为主,可少量通风,7天后菌丝向四周蔓延,可逐步加大通风量,如温度过高,早晚可降温。
七、覆土消毒
一般情况下,播种后15~20天,当菌丝长到培养料层2/3时即可覆肥沃的壤土,每500千克土用石灰1千克、磷肥1千克拌入,用500~700倍的敌敌畏 25克喷雾消毒,pH值6.5~7.5,以6.8~7.0为宜。覆土后7~10天,连续喷水2~3天,每天喷水1~2次,每次每平方米用水450克左右,土层湿度为土能捏扁不粘手为宜,以促使大量的子实体迅速形成。当第一批双孢菇子实体长到黄豆大小时,连续喷水2天,每天1次,每次每平方米不超过450克。
八、采收
双孢菇从播种到采收需要35~40天,从开始采收到结束可收6~8潮菇,双孢菇长到将出现薄皮和开伞时(大菇400克不开伞),及时采收。采收时用手轻轻旋转采下,大小菇长在一起的,可用小竹刀小心割下大菇,采收处留的孔隙用土壤填平,保持料面平整,每潮菇长到黄豆大小时喷1次重水,每平方米500~ 8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