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食用菌应如何制种

   日期:2015-12-03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com    浏览:185    
    眼下是食用菌种的生产高峰季节。作为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食用菌,以其短、平、快的生产优势,正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所看中。“好种出好苗”,在普通农业生产中人们耳熟能详,但在食用菌生产中却易被忽视。因此,尤其是在目前形势下,培训和规范菌种的生产技术、并确定技术研发方向,很有必要。 菌种的适应性选择 1、选择和引进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菌种(株),是食用菌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菌种自身特殊性,普通条件下专业工作者对菌丝也难辨孬好,加之菇农朋友受知识、经验的制约,更是无从区分。因此,相当数量的菇农只能把招牌、菌种名称、价格作为是否引种的评判标准,由此更是促进了伪劣菌种的流行。另一方面,道听途说某地菌种好,而不顾地域差别、气候差别以及市场差别,盲目引进,大量扩种,其后果可想而知。 正确的引种方法应当是:首先选择正规的制种单位,并考察其技术力量、设施设备以及检测水平;其次,认真咨询其菌种的生物学特性,包括适应基质、适宜配方、适应温度、子实体发生情况及其形态特征、商品性状、转潮速度以及生长周期等,并将之与本地条件比较,然后方能确定可否试种。 2、科研开发单位及专业制种企业,应将菌种的驯化选育作为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尽管各制种单位都可罗列出几十或上百个菌种名称,但具体到某一个品种时,以平菇(侧耳)为例,所谓的几十个“品种”,从专业角度来讲,仅仅是各个菌株的不同代号罢了,而一旦冠以“新品种”的名堂,则令菇农有新奇感,产生购买欲望。从长远角度而言,类似现象只是短期效应,对实际生产没有实质性的促进或帮助。作为制种单位,广泛引种是必要的,但应从各地不同的种源中,筛选、驯化出适应当地条件的品种或菌株,则更有必要,甚至是迫切的。 3、有实力的单位或个人,应尽快开展杂交育种、野生菇驯化等工作。 大多菌种均是引进的,或变个名称,或改个代号,但仍然不是“自己的东西”。因此,运用高科技手段,尽快开展杂交育种及野生资源的驯化,既可真正拥有自己的种源,又可增加竞争力。 制种技术规范 1、一级种(母种)生产 ――相应地种源条件:无论是引进、受赠,还是保藏、分离等渠道获得的种源,首要条件必须是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并有相应的出菇试验、品比试验,以及市场对该品种或菌株的认可。且菌龄在60日内常规制作的。 ――相应的设施设备:包括操作(配料)间、灭菌室、手消(手提式蒸气消毒器)、接种箱等,大量生产时尚需有冰箱、显微镜等。 ――相应的工具、材料:包括配料工具、分装工具、棉花、牛皮纸以及消毒、杀菌药物如酒精、甲醛、高锰酸钾等。 ――相应的操作技术:包括菌种制作生产、检查检测的操作技术及经验。培养基灭菌处理标准为:高压0.11MPa×0.5小时(具体操作略)。 ――相应的培养条件:一般品种以25℃左右为宜,个别品种或低或高,应“因种制宜”。技术要点:保证种源质量;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检查剔杂;适温适时保存(具体操作略,下同)。 2、二级种(原种)生产: 在一级种质量得到保证的条件下,种源已不再作为问题讨论。 ――高压蒸汽灭菌设备,或常压灭菌灶;小型制种单位以常压灶灭菌即可,中大型单位应配备相应容积的高压灭菌设备。 ――必要的操作间、场地,洁净、通风且密闭性良好的培养室,有条件的应予以调控室温。 ――相应的材料,包括原料、种瓶(袋)、封口膜(塞)等。 ――相应的消杀药物,包括酒精、甲醛、高锰酸钾以及DDV等。 ――必要的工具,包括配料、拌料、装瓶(袋)、运输以及接种、检查等常用工具。 ――灭菌处理标准:高压0.15MPa×2小时;常压100℃×8小时左右。 ――相应的操作人员:包括各生产环节的操作工,其中尤以接种人员为重,必须达到熟练、负责的要求。 ――相应的培养条件:同一级种。 技术要点:除部分品种外,一般要求配料PH在7~9之间;常压灭菌时,应尽量缩短装瓶(袋)与灭菌间的时间距离; 3、三级种(栽培种、生产种)生产: 三级种的生产与二级种基本相同,只是生产数量扩大了十几倍甚至更多,劳动强度亦有所增加,限于篇幅,不予赘述。 培养 检查 剔杂 菌种培养温度范围一般在5℃~35℃,以25℃为最适宜,但应根据品种的特性具体确定,实际生产中可掌握在20℃~30℃。就山东气候条件而言,培养室相对空气湿度一般在50%~75%之间。但在春季应适当洒水增湿,夏秋季节应坚持通风。 菌种的检查。自接种算起,1级~3级菌种的初始检查应分别为第2天、第3天和第3天;此后检查的间隔时间分别为1天、2天、3天。检查的重点:菌种萌发情况、菌丝生产态势等是否符合其种源特性;对于斜面上任何透明、半透明或浆糊状的污染斑块(细菌)及桔、黑、灰、绿、黄(真菌)等污染的1级种,应及时剔出,尤其应注意检查的及时性,某些细菌污染斑点在1天~2天后即可被食用菌菌丝掩盖;对2级~3级种,以检查杂(真)菌污染为主。注意要点:夏秋季节生产时,尤其要严格防治桔色霉菌(链孢霉)的污染,及时剔杂,及时深埋处理,否则,一旦暴发污染,将导致“全军覆没”。 菌种生产的研发趋势 目前的一级种容器大多为(18×180)毫米规格的小型试管,长期的研发实践告诉我们:即使培养基相同的条件下,使用(20×200)毫米规格的试管制作的一级种,由于块厚、培养基量大、营养丰富、接种量大等原因,所转接的二级种明显具有萌发早、定植早等生产优势,因此,一级种生产应尽快转向大试管培养。 传统的二级种生产,大多使用废旧罐头瓶为容器,其弊端如笨重、易碎、不便运输、污染环境等显而易见,我们研发的“自动增氧轻便容器二级种生产技术”,则彻底解决了上述种种弊端,在同样重量前提下,菌种数量较传统种增加50%左右,生产成本下降40%左右,是今后的二级种生产的发展方向。 菌种液体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液体菌种明显具有生产规模化、控制自动化、生长无菌化、发菌高速化的生产应用优势,已被业内人士所看好。目前,笔者所在单位承担省“食用菌液体菌种”研究课题,已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并有各地菌种生产单位及栽培生产单位前来参观、咨询。一般菌种的生产,从接种到完成发菌仅需3天,个别高档品种如蜜环菌等也只需要5天~7天,是常规生产时间的1/5~1/10,且由于播种后菌丝球个体一致,在基料中分布较均匀,一旦萌发,则在基料中“全面开花”,迅速占领基料,使杂菌 无可乘之机,为食用菌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种源条件,是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的必然方向。   
 
打赏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