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中兽医的八纲辩证及方剂选择

   日期:2015-12-16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com    浏览:145    
 一、表证与里证是概括和辨别病邪侵犯畜体部位浅深的两个纲领。
   一般的说,病邪侵犯肌表而病位浅的为表证,病邪侵入脏腑而病位深的为里证。
   1、表证外感六淫之邪,一般是侵犯先侵犯皮毛、进而再侵入肌肉、经络,阻遏机体卫气宣发,正邪相搏,肺气不宣,经络不畅,形成一系列表证的症状,如恶寒战栗、迂寒更甚,被毛乍逆,流清涕,咳嗽连声,有的还表现劲强脊硬,拘行束步,口津滑利,口色清白,脉浮数或浮紧者,为表寒证,常见于风寒感冒,治宜辛温解表,方用荆防败毒散,若见病畜发热较恶寒重,耳鼻俱湿,鼻流黄涕,不断咳嗽,咽喉肿痛,口色较红,口干欲饮,脉浮数者,则为表热证,治宜辛凉解表,方用银翘解毒散。 
   2、里证是外邪未解,病邪由表入里,或病邪直中脏腑,或内伤饥饿劳役逸,病自内发所引起的脏腑病症。这里仅叙述外感引起的里证。病自内发的,详见脏腑和气血津液辨证。 由外感内传引起的里证,大多表现里实证和里热证,也有表现为里寒证和里虚证。 1)里热、里实表邪入里而化热,主要表现为发热,耳鼻热,口渴贪饮,燥动不安,气促喘粗,口色潮红,舌红苔黄,脉象洪数者,多为里热证,治宜清热降火,方用白虎汤;若表现肚腹胀满,大便秘结,脉液短赤,口臭,舌苔黄腻,脉象沉实,多为里实证,治宜泻下通肠,方用大承气汤。 2)里寒、里虚表邪入里或寒邪、热邪直中脏腑,亦可出现里虚证和里寒证。多以虚寒并见,症见四肢发冷,精神倦怠,耳搭头低,肠鸣泄泻,下痢清谷,小便清长,口不渴,口色淡白,舌软无力,脉象细弱,治宜温中散寒,健脾利水,方用理中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3、半表半里邪居于表里之间。主要临床表现为寒热往来,发寒时腰拱毛乍,耳鼻发凉,发热时精神沉郁,耳鼻微热,口色淡红,津液短少而粘稠,脉弦。治宜和解表里,方用小柴胡汤。 
二、寒证与热证是鉴别疾病不同性质的两个纲领
   凡因阴邪侵入或因畜体功能衰退所产生的病症均称寒证,凡因阳邪侵入或畜体机能亢盛所产生的病症均称为热证。
   1、寒证 根据病因病机分实寒与虚寒两类。 1)实寒多见寒邪与食积互阻肠胃,或寒痰闭阻肺气所致,即是阴盛则寒的病理反应,常表现肚腹疼痛,起卧不安,肠鸣泄泻,或咳嗽气喘,耳鼻、四肢发冷,口色绵白,脉迟有力等症,治宜温中暖肺。方用理中汤加减。 2)虚寒多因阳衰所致,阳虚则外寒,常表现形寒肢冷,肠鸣腹泻,下痢清谷,小便清长,脉虚无力等症,治宜温肾壮阳,方用四逆汤。
   2、热证根据病因病理分为实热与虚热两类。 1)实热多因热邪侵袭,阳盛则热,主要表现高热、口渴、呼吸急促,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口色赤红,脉象洪数。治宜清热,方用白虎汤含大承气汤加减。 2)虚热多因久病伤阴,阴虚则内虚,主要表现精神倦怠,头低耳搭,低热不渴,或午后发热,口色淡红,舌红无苔,脉象细数等症,治宜养阴清热,常用知柏地黄汤加减。
   3、寒证与热证的关系寒证与热证常常不能绝对分开或单独存在。临床常有寒热转化,寒热错杂,寒热真假等病理反应。  
三、虚证与实证是辨别病畜体质的强弱和正邪的盛衰的两个纲领
   一般说精气夺则虚,邪气盛则实。
   1、虚证夺因饲养不善,使役不当,或久病伤正,或因失血、大汗、失精,致使动物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总体表现体质虚弱,全身无力,病患延久,其具体症状,详见相关的辨证。气虚者治宜补气为主,兼补脾肺,常用四君子汤加减;阳虚者治宜补气助阳,方用肾气丸合四逆汤加减;血虚者治宜补血养血,方用四物汤加减;阴虚者治宜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2、实证多因外邪侵袭,或因痰饮、水湿、痰血、食积、虫积等病邪停滞所致。由于病邪的性质不同,病邪所侵犯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实证,但其特点是邪气盛,实证很复杂,总体表现机能代谢抗进,患病不久,不仅里证有实,表征也有实,里实的内涵就更多,治法也相应地多种多样如清热解毒、通便、逐水、祛痰、祛瘀、导滞、驱虫等,这些都是针对不同病邪而设立的攻邪方法,可参阅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外感辨证等有关章。
   3、虚证与实证的关系,虚证与实证往往不是单独存在或绝对分开,临床常有虚实转化、虚实夹杂、虚实真假等病理反应。  
四、阴证与阳证通常认为是八纲辨证的总纲
   将里证、寒证、虚证归属阴证;表证、热证、实证归属於阳证。当病情危重时,才直接阴阳命名具体证候。如真阴不足和真阳不足,亡阴与亡阳。
   1、真阴不足和真阳不足都是畜体元气耗之证。肾为根,乃先天之本,内藏真阴与真阳,即肾阴与肾阳,因此真阴不足与真阳不足,就表现肾阴不足或肾阳不足,可详见脏腑辨证。
   2、亡阴与亡阳与临床出现的休克相似,可因慢性病伤逐渐发展而来,也可由急性病急剧变化而出现,临床常见失血过多、腹泻过久或高热津枯引起亡阴;出汗或流口涎太多或寒盛阳闭则引起亡阳;由于阴阳互根、亡阴可以引起亡阳,亡阳可以引起亡阴;因此不能机械对待,应立即阴阳全补来抢救。临床常用生脉饮合四逆汤。
 
打赏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