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猪瘟主要发生于经猪瘟疫苗免疫过的猪群. 以经过1~2 次疫苗免疫的猪群多发.发病后不表现猪瘟的临床外观症状,病程长,可达2~3周,有的长达一个月以上 |
1 慢性猪瘟的发病特点。仔猪死亡率高于大猪,病猪主要表现消化道症状,在没有继发感染的情况下体温一般正常,采食量明显下降,病程稍长者流口水,腹泻。渐进性消瘦,后期衰竭死亡。带毒母猪可以通过胎盘感染仔猪。出现流产、死胎滞留胎、胎儿畸形、木乃伊弱仔或产出部分外表健康的仔猪。母猪配种时,屡配不孕。有时猪不显症状或继发感染其他病原而掩盖其症状。解剖病变主要表现在胃黏膜大面积脱落,充血.肾脏不肿大,呈土黄色,肾脏表面有少量出血点,血液稀薄如水.流在地面很少凝固.淋巴结外观充血肿胀.切面四边出血.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样, 回盲瓣、结肠、回肠形成“钮扣状肿”,公猪包皮积尿,其他脏器病理变化不大。 2 免疫失败与亚临床感染原因分析 2.1 受霉菌毒素的影响霉菌毒素都对免疫系统有破坏作用,猪只的免疫系统不足以抑制病原体的侵害.为疾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霉菌毒素能导致猪产生免疫抑制.引起免疫失败。例如黄曲霉素B。和新月霉素产生的T 霉素会抑制蛋白质合成和细胞增殖.霉菌毒素在生物体外对淋巴细胞膜作用或干扰巨分子合成及其功能。如细胞松弛素对淋巴细胞具有高度细胞毒性,可作用在胞质分裂上,从而使免疫机能受到抑制。 2.2 免疫抑制疾病的影响传染病是引起畜禽免疫力抑制的主要原因,有些传染病的发生,可能使动物体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强.对多种疫苗免疫力反应会下降,甚至导致免疫失败。有些病毒直接侵袭猪的淋巴器官和免疫细胞.诱导某些细胞因子释放激活抑制性细胞.从而影响免疫效果。生产中,当发生其他传染病时. 不能进行猪瘟免疫。 2.3 先天免疫耐受由母猪持续感染和仔猪胎盘感染引起的免疫失败现象.经胎盘感染出生后存活的仔猪往往成为持续感染者,可长期带毒、排毒.其自身并不表现临床症状。这种猪除对猪场造成恶性循环外.出生后通过吸初乳,数日内病毒血症可一过性降低,但病毒存在于全身上皮组织、淋巴组织和网状内皮组织 这种猪不能建立中和性抗体应答.形成免疫耐受.以至于对疫苗免疫不产生免疫应答.从而无法形成疫苗抗体保护能力.一旦有强度侵袭即可发病。 2.4 疫苗的质量问题疫苗的运输、保存、使用不当.会影响疫苗质量。猪瘟冻干苗应在低温条件下运输和保存,稀释后的疫苗如不能一次性使用完成暂时放在冰瓶或冷藏内低温保存。此外,操作过程中的失误,如用失真空的疫苗或超过有效期的疫苗、注射时不严,造成潜伏期病毒的传播等,都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另一方面.不法厂家私自制造一些质量没有保证的猪瘟疫苗,及兽医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普遍较低,使猪只免疫失败和隐性猪瘟的猪只增多。 2.5 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程序的关键是排除母源抗体干扰.确定合理的首免日龄。有的猪场忽视本场的实际以及猪只个体差异.采用同一个免疫程序来进行免疫.如在母源抗体效价尚高时接种疫苗.即会被母源抗体中和掉部分弱毒.阻碍弱毒的复制.仔猪就不能产生坚强的主动免疫力。 2.6 疫苗免疫剂量不足对于那些处于半免疫状态的临床感染猪,若此时仅接种一头份猪瘟活疫苗.非但不能产生免疫力,反而刺激引发慢性猪瘟。 2.7 母源抗体的干扰母源抗体对出生仔猪的免疫效果.即母源抗体的双重性。因此.在给仔猪使用高质量的疫苗时.应在实施免疫接种前.要考虑母源抗体的滴度.同时还要注意母源抗体的整齐度,具体做法是免疫接种前测母源抗体滴度,调整母源抗体的整齐度。 2.8 疫苗制作跟不上它的变异这或许是免疫失败的根本原因。国内的猪瘟病毒株已经发生了变化.而各猪场依然使用原来的疫苗。据报道,猪瘟病毒的株型变化率已达74%之多。 2.9 传播途径的控制不严目前认为.猪瘟传播的主要途径包括车辆、栏舍、饲料和衣物,同时苍蝇、鸟及人类活动也在机械传播上起重要作用。这些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NextPage]
3 防治对策 3.1 加强猪瘟的免疫监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定期开展猪瘟免疫抗体的监测. 了解猪群的抗体水平和注射猪瘟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并以此为依据科学合理地制定免疫程序。母猪的免疫应避开配种和妊娠期。以免引起胎盘感染或超前免疫时仔猪发生过敏性休克。下面介绍的免疫程序可供猪场参考采用:母猪在产后2O~25天进行猪瘟免疫.种公猪每年春秋两季各免疫一次.每头猪使用猪瘟苗六头份。仔猪20日进行首免,60日龄进行二免,每次每头接种4 头份。发生过猪瘟或受威胁的猪场参考以下免疫程序。为了预防仔猪发生早期感染,可对初生仔猪实施超前免疫.在仔猪吃初乳前进行免疫,每头仔猪注射1~2头份猪瘟弱毒苗,注射2小时后再让其吃初乳。在35日龄进行二免.70日龄进行三免每头接种4 头份。 3.2 重视疫苗的管理工作猪场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并严格按照规定运输、保管和使用,稀释后应立即使用,不能存放时间过久,稀释后的疫苗如不能一次用完,应放在冰瓶或冷藏箱内低温保存。 3.3 注意霉菌毒素的危害疫病防治注意防霉及添加霉菌素处理剂或原料时,应尽量了解饲料的来源、收获、加工、运输等条件。尽量采购较好、水分含量低的新鲜原料。鉴于目前饲料中霉菌素含量严重超标的情况,猪场应提早在轻微霉变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严重和中度发霉的饲料,必须全部废弃。因为霉菌毒素种类很多,在选用霉菌毒素处理剂时,要同时考虑广谱的、吸附性强的,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及促进受损机体的康复的霉菌毒素处理剂。 3.4 控制其他传染病.特别是免疫抑制性疫病控制其他非猪瘟传染病是猪瘟综合防制技术的基础。近年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圆环病毒、伪狂犬等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呈上涨趋势,造成猪群不同程度的免疫失败,导致猪瘟的免疫失败。猪场应通过完善的免疫程序.改善饲养管理,改善生态环境.做好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T作。 3.5 对后备猪群和种猪群进行净化该项工作是防止产生繁殖障碍和恶性循环的重要手段,清除持续感染带毒猪,培育健康水平的猪群,从内部彻底消除感染隐患,形成强有力的安全后盾。 3.6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药物虽然对病毒无效. 但可控制或治疗细 菌的危害,从而防止或减少猪只发生继发感染。在仔猪断奶前一周到断奶后四周在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等效果较好的药物。 3.7 定期消毒在没有疾病发生的情况下,规模猪场每周应消毒1~2次,当发生疫病时,每天应消毒1~2 次。同时消毒药应经常更换使用。 3.8 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使猪只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