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囊虫的特点:
猪囊虫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猪囊虫病是寄生在人体内的有钩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猪体所致的疾病,俗称“米猪”。
猪囊虫的成虫——有钩绦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中。虫体白色,带状,长达2~7米,或更长,由许多节片组成。节片分头节、颈节、未成熟节、成熟节和孕卵节。每个虫体共含800~1000多个节片。每个孕卵片中含有3~5个虫卵。孕卵片脱离虫体,常数节同时脱落,而后随粪便排到外界环境中。虫卵被猪吞食后。在猪的消化道内卵内的幼虫外出并钻入肠粘膜的小血管中,随血流到猪体的各部组织中寄生,而以肌肉组织里存留最多,尤其是腰肌、心肌、咬肌、舌肌等活动量大的肌肉中最多。经过约2个月左右的时间幼虫发育成猪囊虫。人若吃了未煮熟的猪囊虫病猪肉,活的囊虫在人小肠中发育为有钩绦虫。这样通过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卫生的食肉方式,囊虫病人传给猪,猪传到人,循环不已。
猪囊虫呈白色半透明的囊泡状,多见于肌肉纤维间,长约8~10毫米,短径约5毫米,形似米粒至黄豆大小。囊内含有液体,囊壁内侧有l个乳白色头节。
症状:
轻度感染猪无明显症状。大量接感染时,猪发育停滞,有的出现前宽后窄体型,走路摇晃不稳。由于虫体寄生部位不同,出现症状也不同。如寄生在四肢肌肉时,则出现跛行。寄生在舌肌、咬肌时,常引起舌麻痹和咀嚼困难,有时在舌表面可看到囊虫。若寄生于眼部时,往往发生眼球移位,视力模糊及失明等。如寄生在脑部则表现癫痫痉挛,或因急性脑炎而死亡。全身寄生严重时。可出现下痢、贫血、水肿等症状。
人感染绦虫后,身体虚弱,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下痢或下痢与便秘交替出现,经常腹痛,有时恶心、呕吐等。人感染囊尾蚴后,其症状亦与寄生部位和数量有关。寄生于肌肉、皮下常感周身不适,皮下可摸到囊虫。寄生于眼部则引起视力障碍。甚至失明。寄生于脑部则出现神经症状,乃至死亡。
单凭临床症状不能确诊本病,常在屠宰和检疫过程中发现本病。近年来,研究部门研究成功了“猪囊虫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生猪快速诊断猪囊虫病,诊断方法简便、快速,检出率较高,推广于生产中效果很好,适宜于社会检疫。
防治:
要坚持以防为主,人畜共防的原则。
1、猪囊虫病流行区,做到猪有圈、人有厕,改造“连茅厕”。不让猪吃到人粪,切断传染途径。
2、认真执行屠宰检疫,严格处理检出的病猪肉。凡猪切面在40平方厘米内有3个以下囊虫,需经冷冻、盐腌等处理销售;有4~5个虫体,需经高温处理后销售;有6~10个虫体,则作工业用或销毁,严禁鲜销囊虫病猪肉。
3、积极防治人绦虫病。患有钩绦虫的病人,是传播猪囊虫病的唯一来源。应搞好人的普查,确诊为有钩绦虫的病患者,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4、检疫治疗病猪。利用“快速诊断法”,在防疫中普查仔猪囊虫病,对查出的阳性猪进行药物治疗。可以选用下列药治疗:
(1)氯苯咪唑,每公斤体重60毫克。内服,每日1次,连服4次。服法是混于饲料内,清晨空腹自行采食。
(2)丙硫苯咪唑,每公斤体重60~65毫克,以橄榄油或豆油配成6%悬液,肌肉注射,或每公斤体重20毫克口服,每48小时再服1次,共服用3次。
(3)吡喹酮,每公斤体重50毫克,口服,每天1次,连服3天。或以液体石蜡配成20%悬液,肌肉注射。应用此药后,囊虫出现膨胀现象,故对重症患猪应减少剂量,分次给药,以免引起死亡。
药物预防
本病高发地区,在猪育肥进图前,利用丙硫咪唑进行大剂量驱虫,即按治疗剂量投药,以达到驱除消化道线虫和其它虫体的目的,不仅使猪增重快,又可杀死和预防机体中的囊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