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类:急性子宫炎和慢性子宫炎。
2、病原:大肠杆菌、棒状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为多;病原性真菌,如念珠菌、放线菌、毛霉菌等。
3、形成原因:
3.1环境卫生条件差:母猪发情和分娩后,子宫张开容易感染细菌。
3.2配种操作不规范:消毒不严,动作粗鲁,人为造成细菌感染和损伤子宫内膜。
3.3分娩:
难产:胎儿过大、产道狭窄、胎位胎势不正等,引起子宫内膜水肿或损伤。
分娩无力:怀孕前与中期喂料过多导致母猪过肥、便秘、热应激等,使分娩时间过长,引起子宫内膜的水肿或胎衣、胎儿不下。
胎衣不下:胎衣没有排完,引起毒血症,加上细菌的繁殖引起炎症。
胎儿不出:生产过程中出现胎儿到了断奶发情子宫张开后还有胎儿排出,这也会引发毒血症和子宫的炎症。
助产不消毒或指甲长弄破子宫内膜:发生难产,母猪怒责也排不出胎儿,这时要及时助产,否则胎儿会被憋死。但是,助产时很多饲养员(手臂粗的不合适做产房饲养员),手臂和用具没有经消毒处理,留着长指甲,或用铁钩(丝)助产,粗暴的掏子宫 ,很容易弄破子宫内膜,产后没有进行消炎处理。
3.4霉菌毒素:要清除霉菌毒素,饲料需加脱霉剂(如,霉吸安)。
3.5其他疫病:疫病引起子宫炎的发生,主要是乙脑、细小病毒病、猪瘟、伪狂犬、蓝耳病等繁殖障碍性疾病,尤其是蓝耳病。
4、症状:慢性子宫内膜炎时,病猪一般食欲或精神正常;急性子宫内膜炎时,病猪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39·5℃—42℃,容易引发乳房炎与无乳症。
5、危害:仔猪拉稀、母猪不发情、返情、流产、产仔少、假孕等,导致分娩率下降,增加母猪的淘汰率。母猪的非生产天数增加,繁殖力下降,成本提高,生产水平下降。
6、防治:
6.1产前产后的护理
围产期饲料加治嗽静稳定蓝耳病并净化病原,防治疾病垂直传播与预防三联症的发生。
做好分娩前的准备工作,如产床、乳房和后驱的清洁与消毒。
分娩时为了缩短产程给母猪提供能量,最好在母猪分娩3~5头仔猪后进行输液:500~1000ml 5%的糖盐水+鱼腥草20~40ml+4~6瓶头孢拉定)+2~3支缩宫素+1~2瓶甲硝唑,第二天打针赛福来或康特康。
6.2产后做好产栏与后驱的清洁与消毒,羊水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苍蝇的光临,带来不少的病原。
助产的母猪产后三天,每天肌注消炎针进行全身治疗,结合局部送药:
1、回粒清
2、50~80CC的灭菌水+160万单位青霉素+100万单位链霉素
3、50~80CC的灭菌水+1~2支头孢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