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霉菌为害畜牧业的“战术剖析”

   日期:2016-01-23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com    浏览:124    
 
在这个庞大的毒素储备中,有六大类毒素是霉菌集团的杀手锏,分别是: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包括呕吐毒素DON和T2毒素,HT2)、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A和麦角生物碱。

霉菌还是跨国集团,现在行业公认的数字是每年全球超过25%的谷物不同程度地遭受霉菌毒素的污染,对畜禽养殖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数十亿美元。在中国,专家的研究调查数据是高达60%-70%的饲料和原料霉菌毒素超标,毒素检出率达100%,可以说有粮食的地方就有我们的存在。在这方面,中国人不必以为"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据国外媒

在与霉菌家族的对抗中,人类殚精竭虑用了很多办法。棘手的是,霉菌家族都有不惜两败俱伤的勇气,人类也在承受着战争的代价——那就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

养猪行业的兴起伴随着各种困扰的诞生,霉菌毒素就是不可忽视的一道坎。这群古老的生物毕生围绕着玉米、谷物等粮食或饲料原料转,在种植、运输、加工、食用等一系列过程中都会有它们的身影,在这些粮食端到人或动物面前之前,就已被他们毫不客气地事先品尝。

不过,人们对霉菌咬牙切齿、夜不能寐并不是因为不讲究"宾主之道",而是因为霉菌的代谢物——霉菌毒素对于农业和畜牧生产而言是严重的污染,被人或动物机体摄入时对免疫系统的破坏作用惊人,以至于产生免疫抑制、影响生长和繁殖等后果。

近期发生食用油、花生给霉菌污染的现象,连大名鼎鼎的蒙牛牛奶也被黄曲霉素摆了一道,霉菌家族一时间成了食品安全的一大元凶。人与霉菌的斗争随着问题的严重程度加剧而浮出水面。根据"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原则,有必要对霉菌危害畜牧业的战术作详细剖析。

协同作战,组团围攻由于黄曲霉素比较活跃,很多人误以为霉菌问题就是黄曲霉素,其实这只是霉菌家族储备的众多"生化武器"的一员。其实霉菌家族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有200个以上的成员产生超过300种毒素。

在这个庞大的毒素储备中,有六大类毒素是霉菌集团的杀手锏,分别是: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包括呕吐毒素DON和T2毒素,HT2)、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A和麦角生物碱。

霉菌还是跨国集团,现在行业公认的数字是每年全球超过25%的谷物不同程度地遭受霉菌毒素的污染,对畜禽养殖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数十亿美元。在中国,专家的研究调查数据是高达60%-70%的饲料和原料霉菌毒素超标,毒素检出率达100%,可以说有粮食的地方就有我们的存在。在这方面,中国人不必以为"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据国外媒体报道,国外饲料霉菌毒素污染也十分普遍和严重,仅烟曲霉菌毒素每年造成的损失就可能高达11亿美元。

人类喜欢谈"团结协作",对于霉菌而言,这是不言而喻的工作方式,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饲料污染中,人们常常发现是多种霉菌毒素混合污染的结果了。当然,这是建立在霉菌族群各异的技能基础上,比如黄曲霉毒素、褚曲霉毒素和伏马霉素的致癌性、褚曲霉毒素的致畸胎性、黄曲霉毒素和柄曲霉毒素的致突变性、玉米赤霉烯酮的致雌激素异常作用、单端孢霉烯的致出血作用以及黄曲霉毒素和褚曲霉毒素的免疫毒性、黄曲霉毒素的肝毒性、褚曲霉毒素的肾毒性、单端孢霉烯的皮肤毒性及麦角碱的神经毒性等,另外还有些具有细胞毒性。

在这些毒素的协同作用下,霉菌家族的势力范围大大扩展,几乎能攻击动物的所有器官,包括肝脏、肾脏、口腔、胃肠道、脾脏、大脑和神经系统。

寻找薄弱环节突围霉菌家族属于真菌类,是比人类要古老得多的族类,因此,在与人类的抗争中,它们的"生存智慧"一点也不示弱,尤其擅长的,是发现和突破人类的弱点,利用人们做事的粗心、不负责,获得新的生机。

首先,霉菌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对这个世界的物质要求并不高,这就奠定了它们的战斗力基础。比如食物方面,任何碳水化合物都可以作为霉菌的粮食,尤其喜欢玉米和谷物;它们的生长和孢子的繁殖需要有氧环境,不过空气含氧量1%以上就可以满足;水分的话,饲料原料中含有一定的水分,足以滋养霉菌族群,当空气湿度达到75%时,霉菌就可以直接从空气中获得水分;温度也不是太讲究,可以在很大的温度区间生存繁衍,最舒适的温度是25-35℃。

于是,只要扫一眼人类对饲料的生产、收割、运输和使用环节,霉菌就可以发现并利用好多破绽。比如原则上粮食谷物的含水量在14%以下,周边环境相对湿度在75%以下就可以让霉菌"意兴阑珊",所以对谷物饲料的控制关键在于收割后迅速干燥,短时间内将谷物含水量降到13%以下,大豆、玉米和花生分别降到12%、12.5%、8%就会成为霉菌的"灾区".但现实是,农户的防霉意识并不是太重,因为做到这一点要花很大的力气和成本,而且在斤两上面计算的话反而是亏本生意,久而久之,商家也只好接受这个现实。因此,第一道坎就为霉菌留下了生存空间。

下一步是运输,因为粮食主产区与使用区相隔往往以千里计,所以这个环节对于霉菌也是重大的利好。在运输途中,阳光和雨水可以透过遮掩得不甚严实的车厢与霉菌亲密接触。因为社会分工的缘故,负责运输的人并非原料的所有者,原料运输中的严实程度与司机的责任心程度成正比。

此外,饲料加工后如果散热不充分,装袋后会因温差导致水分凝结,引起霉变,尤其是生产颗粒饲料时,如果蒸汽质量没调整好,冷却时间和空气量不当,都可能转眼成为霉菌家族的乐园,这种情况也往往常见。加工后需要贮存,现在人们已经达成共识是仓库要通风、阴凉干燥,相对湿度低于70-75%,防止虫害和老鼠,甚至可以充入二氧化碳和氮气等惰性气体进行保存。所幸不少饲料厂还未具备这么精密的管理,或者一线员工未必执行到位,因此霉菌屡屡绝处逢生。

除了上述常规的漏洞以外,还有商家逐利的因素对霉菌大放空门。因为竞争激烈,成本控制的需要,饲料厂一般不会采购很好的玉米,原料被霉菌感染很常见;而且在价格波动的时候可能大批挤压原料,霉菌家族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养精蓄锐,然后迅速蔓延的机会。

短兵相接,绝处逢生在与霉菌家族的对抗中,人类发明了很多办法。最原始的是"剔除法",就是用手工、机械或电子把霉坏、破损、虫蛀的颗粒除去,或者用风选法把小而轻的颗粒吹去,但在霉菌家族势力渐大,同时规模化生产对效率的要求提高的压力下,这种方法的效果有限。也有的人妥协,把受污染的饲料按一个饲料卫生标准规定的允许量与未被污染的饲料混合使用,这一权宜之计只能缓得一时。

生产实践最能给人启发,人类又逐渐找到一些物理、化学、微生物方法挤占霉菌生存空间,比如物理的水洗脱毒、日光晾晒法或直接使用高压汞灯紫外线大剂量照射发霉饲料;化学脱毒主要是采用氨、氢氧化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钙等进行脱毒处理的方法;而微生物脱毒是选用一些微生物,分解破坏霉菌毒素或转化为低毒物质(也有可能存在很多毒素经过微生物降解后仍有毒性甚至毒性更大的现象)。不过上述手法降解程度有限,处理后往往仍具有致畸含量,而且不可避免地会对饲料产生破坏,降低饲料营养品质和适口性。

由于解决问题抑或创造商机的需要,畜牧业人还开发了一系列吸附剂和添加剂以脱毒,给霉菌设下新的危机。比如吸附剂主要使用活性炭、白陶土、膨润土、沸石、硅藻土等稳定、有很强吸附作用的矿物质,添加进饲料产品中可以吸附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此外,添加蛋氨酸、硒、酵母培养物、单加氧酶诱导剂等,对霉菌也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现实是残酷的,虽然人类最大限度利用了物物相克的原理,但是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人类要开发出令300种毒素都无孔可入的产品很难,因此总有一些防线会被霉菌撕开,造成危害。

 
打赏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