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加之大水、大肥、大播量的传统种植习惯,使小麦的生产成本增加,效益降低。今年秋播如何降低成本,种好种足小麦?采用资源节约型小麦生产技术是降低生产成本,实现高产高效的关键。 一、平衡施肥、节约用肥 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16种营养元素的均衡供应。其中,氮、磷、钾需求量较大,称为大量元素;硼、锰、钼、锌等需求量较少,称为微量元素;钙、镁、硫需求量居中,称为中量元素。尽管不同元素的需求量多少不等,但对小麦的生长发育而言,各种元素是同等重要不可替代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均已证明,小麦的产量受制于最为缺乏的元素(最小养分限制)。所以,平衡施肥是小麦高产的基本保证。基肥的施用要掌握“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各营养元素平衡”的原则。一般而言,水浇地中、高产田亩施农家肥3000公斤,尿素5公斤,磷酸二铵15公斤,硫酸钾或氯化钾10公斤,复合微肥(含硼、锰、钼、锌、铜、铁、镁等多种微量元素的颗粒状复合肥)10公斤即可。 二、精细整地、足墒播种 深耕细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是保证全苗和培育壮苗的重要措施。因此,要提高整地质量,打好播种基础。底墒充足是小麦苗全、苗壮和小麦高产的基础,一定要坚持足墒播种,如果土壤墒情不好,则应造墒播种,或播后浇水。 三、适期播种、减少播量 小麦过早播种,由于气温高,出苗快,生长旺,群体易过度发展,植株养分过早消耗,抗冻力弱;过晚播种,由于气温低,出苗时间延迟,养分消耗大,出苗率低、苗弱,冬前生长不足,分蘖少而小,严重影响产量。根据我省各地的经验,冬性品种在日均气温16℃—18℃、半冬性品种在14℃—16℃播种为宜。在适期播种的范围内,要根据品种、地力、土质、墒情等情况具体安排播种的先后顺序。一般说来,冬性品种可早播,半冬性品种应适当晚播,瘦地发苗慢可早播,肥地发苗快应晚播。 合理的基本苗能很好地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使之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既能发挥个体的潜力,又能使单位面积上有足够的苗数和穗数,达到穗足、粒多、粒重、高产之目的。麦田基本苗的确定主要跟播期和土壤肥力有关。播期较早的因分蘖时间较长,能够形成足够的穗数,基本苗应少;播期晚,基本苗宜适当增加;从土壤肥力情况来看,应把握住“瘦田宜稀,中产田宜密,肥田又宜稀”的原则。据我省各地的研究与实践表明:水浇条件好,土壤肥沃的地块,宜采用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适期播种条件下,基本苗以8万—12万/亩为宜;水浇条件和肥力中等的地快,基本苗以12万—15万/亩为宜;土壤肥力低的地块,基本苗以13万—16万/亩为宜。 四、合理肥水管理、确保高产高效 在施足基肥的情况下,适期播种的小麦如果冬前土壤墒情较好,麦苗生长稳健,一般不需要追冬肥、浇冬水;若冬前降水较少,土壤墒情较差,则需要浇冬水,以平抑地温,提高小麦的抗冻能力。各类麦田冬季和早春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划锄和镇压,以破除板结、消除土壤裂缝、提高地温、促进小麦根系的生长,培育壮苗;一般不提倡追返青肥、浇返青水。 对大多数麦田而言,起身、拔节期是肥、水管理的重要时期。起身期的肥水对增加分蘖已基本无效,其肥水效应具有增穗数,促穗大的双重作用,所以中低产麦田宜在起身期追肥浇水,而高产麦田则应推迟到拔节期追肥浇水,追肥量一般以亩施15—20公斤尿素为宜,追肥应结合浇水进行。抽穗扬花期是小麦需水最为关键的时期,一定要浇好抽穗扬花水。 此外,春季管理还应重视预防病虫害,如小麦纹枯病、小麦白粉病、小麦蚜虫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