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甜高粱病虫害及其防治

   日期:2016-03-01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com    浏览:123    
 甜高粱病虫为害是影响甜高粱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防患于未然,现将甜高粱发生的病虫害和潜在的病虫害介绍如下。
    1 病害
    1.1 丝黑穗病 主要发生在穗上,俗称“乌米”。一般被害植株矮小。病征在挑旗期表现明显,旗叶紧包病穗,病穗中间鼓突,初期剥开叶片为白皮包着的丝状物,抽穗后,上部白皮略带微红色,破裂后散出黑粉,随后露出一团残留的丝状维管束组织。冬孢子通过土壤、种子传播。甜高粱种子从露白尖到幼芽长度为1~1.5cm时,为病菌最适宜侵染的生育时期。
    防治方法:在无病田或发病很少的田块穗选留种;选用抗病品种;发现病株及时砍倒,并掌握在灰包破裂之前将病株砍掉,拉到地外销毁。如果用病穗喂牲畜或沤粪,必须使粪肥腐熟才能使用,以减少菌源;种子经筛选、风选扬净杂质和秕粒后,用药剂处理;在种植结构上实行3年以上轮作,以减少土壤病菌、减轻其危害。
    1.2 叶炭疽病 从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生。初期叶尖上出现褐色小点,随后扩大成椭圆形或合并成不规则的病斑,边缘紫红色或紫黑色,中央淡褐色,叶片两面的小黑点为分生孢子,在土壤湿度和大气湿度大时发病严重。病害发生时,叶片功能降低,影响茎秆和籽粒的产量。
    防治方法:清除病株残体,烧毁或深埋;用适宜的杀菌药剂浸种消毒,冲洗后播种;发病初期用杀菌药剂防治;选用抗病品种。
    1.3 锈病 幼苗期即可出现病征,产生夏孢子堆。孢子堆边缘呈紫红色,多生于叶背上,夏孢子借气流传播,可再次侵染植株,初期呈现淡黄色小点,以后逐渐形成椭圆、稍隆起的小斑,破裂后散发出铁锈般的赤褐色和黑褐色的粉末,即夏孢子和冬孢子。冬孢子在田间病株残体上越冬,植株过密、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等都会加重该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秋末清理田间病株残体,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适时追施氮肥,生育期注意排水防涝,加强田间管理;发病初期,田间用药剂防治;选用抗病品种。
    1.4 散黑穗病 在抽穗后显症,被害植株较健株抽穗晚、较矮、较细、节数减少;病穗上每个小穗的花蕊和内外颖都因受害而变成黑粉,外面有一层灰白色的薄膜,变成卵形的灰包,从颖壳伸出,外膜破裂后,散出黑褐色粉状的厚垣孢子,露出长形中轴,此轴是由寄主组织形成的,病穗的护颖也较健穗稍长。本病以种子传染为主,带病种子播种后,病菌与种子同时发芽,侵入寄主组织,向生长点发展,最后侵入穗部,形成病穗。药剂处理同丝黑穗病,带菌病穗和秕粒等应集中销毁,减少菌源。
    1.5 高梁大斑病 叶片病斑长梭形,中央淡褐色,边缘紫红色,早期常有不规则的轮纹,病斑大,一般约20~60×4~10mm,病斑的两面生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子实体。通常自植株下部逐渐向上发展,潮湿情况下,病斑发展迅速,互相融合,引起叶片干枯。该病发生较早,7月危害严重,是常温、多雨年份引起高粱大片翻秸的主要原因。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及时秋耕,将病株残体深埋土中,要特别注意高粱生育后期不可缺肥,以减轻发病。
    2 虫害
    危害甜高粱的害虫很多,主要虫害有如下几种:
    2.1 地下害虫
    2.1.1 蝼蛄 我国发生的主要有非洲蝼蛄和华北蝼蛄,华北蝼蛄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非洲蝼蛄则分布全国各地。生活史较长,1年或多年1代。昼伏夜出,趋光性很强,嗜好香甜物质,危害甜高粱的根部,造成幼苗死亡。
    防治方法:播种前或播种时在种植沟中条施杀虫剂;药剂拌种;在高粱田中,每隔20m左右挖一个小坑,然后将马粪或带水的鲜草放入坑内,将虫诱入后,白天集中捕杀。或在坑内放毒饵;春季可以挖窝灭虫,夏季挖窝灭卵。
    2.1.2 蛴螬(金龟子) 主要有朝鲜金龟子和东方金龟子。其生活史较长,以成虫或幼虫在土中越冬,成虫日出或昼伏夜出,以后者居多。夜出的种类往往具有趋光性,通常有假死习性。危害幼苗根部,造成缺苗断条。
    防治方法:沿种植沟每亩条施适量杀虫剂;人工捕杀或灯光诱杀成虫;施肥时必须用充分腐熟的厩肥,否则易孳生蛴螬;可以间作蓖麻,对多种金龟子有诱食、毒杀作用;羽化期采用人工灯光诱杀;利用细菌杀虫剂防治蛴螬也有一定效果,主要用日本金龟芽孢杆菌。
    2.2 苗期害虫 主要有高粱长椿象,集中在幼苗茎部,刺吸幼苗汁液,影响苗期生育,严重发生时造成幼苗死亡。
    防治方法:在成虫群集越冬时,掀石块、搜草丛,捕捉越冬幼虫;在湿度较大时可用白僵菌防治。
    2.3 食叶害虫
    2.3.1 蚜虫 危害甜高粱的蚜虫很多,但以甘蔗蚜危害最为严重。高温、干旱少雨时可大量发生。该虫发生世代短,繁殖快,以卵在草上越冬,春季温度达到10℃后孵化,在草根部取食,后上移至嫩茎取食。第2代以后产生的有翅孤雌蚜及无翅孤雌蚜,当6月高粱出苗后迁至高粱上,寄生在叶背取食营养,初发期多在下部叶片危害,逐渐向植株上部叶片扩散,使叶背布满虫体,并分泌大量蜜露,滴落在下部叶片和茎上,油亮发光,故称为“起油株”,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及正常生长,造成叶片变红、“秃脖”、“瞎尖”、穗小粒少、籽粒单宁含量增加、米质涩,严重影响其产量与品质。
    防治方法:在开始发生时,将带有蚜虫的叶片轻轻打下,带出田间深埋,对控制蚜虫的蔓延有一定作用;可以用药剂防治,但需要注意有些品种对有机磷杀虫剂过敏,切忌使用;还可以采用大豆间作的方法,改善田间的小气候;在大发生年,可用杀虫剂低容量喷雾。
    2.3.2 舟蛾 在华北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6~10cm深处越冬,翌年6月下旬羽化,7月中旬成虫盛发,交配后在高粱叶背面产卵,卵单粒散产。幼虫孵化后,取食叶片,危害期1个月左右,以蛹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喜潮湿、阴暗,常在叶背面。7月间如果阴雨连绵、气候凉爽,则易大发生。粘性土壤较沙质土壤发生重。
    防治方法:人工捕捉幼虫。该蛾幼虫体肥大,不活泼,容易捉拿,可根据被害状捕捉并杀死;越冬期间挖蛹,或在卵期摘除卵块;灯光诱杀。
    2.3.3 粘虫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没有滞育现象,条件适合时终年可以繁殖;因此,在我国各地发生世代因地区纬度而异,纬度越高,发生世代越少。昼伏夜出,对黑光灯有强趋性。是禾本科作物共同的害虫,幼虫啮食叶片,甚至啃咬穗子。
    防治方法:自成虫产卵初期开始,麦田每公顷插小谷草把150把诱其产卵,每2天换1次,将谷草把烧毁,也可在产卵时在田间采卵;在成虫发生时,每0.13~0.20公顷设置1个糖醋酒诱杀盆或每公顷设置30~45个杨枝或谷草把,逐日诱杀,可明显降低田间落卵量和幼虫密度;施用灭幼脲等对天敌杀伤力小的药剂进行药剂防治。
    2.4 蛀茎害虫
    2.4.1 玉米螟 玉米螟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和华东的高粱产区均有危害。玉米螟发生代数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异,每年可发生1~6代,防治方法:玉米螟危害心叶时,喷施杀虫剂(有机磷过敏品种慎用);卵孵化盛期,用杀虫剂进行心叶防治。
    2.4.2 条螟 在华北、河南、江苏等省1年发生2代,低龄幼虫在心叶内蛀食叶肉,只剩表皮,呈窗户纸状,龄期增大则咬成不规则小孔或蛀入茎内取食危害,有的则咬伤生长点,使高粱形成枯心状,茎秆易折。老熟幼虫在高粱茎秆内越冬,主要危害夏播甜高粱或其晚熟品种。
    防治方法:与玉米螟相类似,如与玉米螟同时发生,可同时防治,如相差一段时间(10天以上),须多喷1次药;条螟越冬幼虫在秆上部较多,在收割时可采取长掐穗的方法减少越冬幼虫量。
    2.5 穗部害虫
    2.5.1 桃蛀螟 该虫在青米期危害,幼虫蛀食籽粒,3龄后爬出结网缀合小穗,在内穿行,食害籽粒,严重时可将整穗吃光,幼虫蛀孔处排满粪便,易引起发霉,使高粱品质降低。在华北地区1年发生2~3代,长江流域4~5代,以末代老熟幼虫在高粱、玉米、蓖麻残株及向日葵花盘和仓贮库缝隙中越冬。成虫趋化性较强,羽化后的成虫必需取食补充营养才能产卵。
    防治方法:清除越冬场所内的越冬虫,脱粒时将下米秆、穗子等上面的越冬虫集中消灭。仓库缝隙和果园树皮的越冬幼虫也要杀灭;在高粱抽穗始期要进行卵与幼虫数量调查,当有虫(卵)株率达到20%以上时即需药剂防治。
    2.5.2 粟灰螟 1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谷茬内越冬,东北及西北地区越冬幼虫约在5月下旬化蛹,危害期为6~9月,田间世代重叠,以1~2代幼虫危害幼苗,造成枯心,以老熟幼虫或蛹越冬。
    防治方法:秋季翻耙田地,将根茬暴露在地面,在低温、干燥条件下将越冬幼虫杀死;人工摘除枯心苗,集中烧毁;掌握虫情,必要时进行化学防治;灯光诱杀。
    上述病虫害仅仅是发生在甜高粱上的主要种类,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也会不断出现新的病虫害。我们要按照植保方针的要求,以保护环境为宗旨,采取综合措施控制病虫害,使之危害减到最小程度。如果盲目追求甜高粱的高产而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则得不偿失,事倍功半! 
 
打赏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