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成本
1.消耗性原料和材料。原料主要指生产用的各种培养料,如木屑、棉子壳、麦麸、石膏等;材料主要是各种包装物等,如玻璃瓶、塑料袋等。在选择栽培种类时,生产原料来源是否方便可靠是重要因素。如平原地区应选择以秸秆、皮壳为主料的栽培种类,如平菇、双孢菇等;林区则宜选择以木屑为主料的种类,如黑木耳、香菇等。生产原料大都是农林副产品,价格低廉,若不就地取材,则运输成本大增。生产用材料多工业化生产,不同地区价格差别不大,但切勿贪图便宜购用次品。
2.能耗。多数食用菌都需灭菌进行熟料栽培,需要热能的能耗成本。合理选择与使用灭菌器械和热源,科学设计灭菌灶柜,实行培养料发酵预处理等措施能大大降低能耗成本。
3.运输成本。主要指产品到市场间的运输成本。不同的产品形式,不同品种,不同的市场距离,运输成本大不相同。相对而言,干品运输成本低,鲜品运输成本高,耐贮藏耐运输的品种运输成本低,相反则高。
4.过程成本。食用菌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开始生产到产出成品,较工业生产周期长得多,过程成本的可塑性较强,减少过程,简化过程,可有效地提高成品率,增加效益。过程成本主要在于物品的传递和转移,应尽量减少。
5.人工费。我国食用菌生产一直以手工操作为主,降低劳工成本主要在于技术路线合理,设备设施及场所配套合理、器械和用具适宜,劳动者技术熟练和行之有效的管理。
6.管理成本。作为企业规模化生产,管理水平越高的企业管理成本比例越低。我国食用菌企业的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7.固定设施折旧。包括厂房、菇房(棚)、室内设施、场地、基本建设投资等。
二、售价
不同层面的市场售价不同,零售市场是产品的最终市场,但作为生产者,除小农式庭院生产外,做不到完全直接零售,绝大多数生产者只能得到出厂批发价。
1.市场层面。不同市场层面,对产品的要求不同,包括品质和数量,同是金针菇,如果直接销往宾馆,要求整齐均匀、供货数量稳定,价格高。农产生产多销往普通菜市场,对品质要求较松,数量上也无严格限制,价格也低。
2.供求关系。不同季节食用菌的供求关系不同,一般在自然条件较适宜的春秋季产品多,而夏冬季产品少,但恰恰是这两个季节价格高。近年栽培技术较好的菇农看准了这一市场变化规律,想方设法夏季降温出菇,冬季增温增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