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推广人员应了解掌握免耕播种机的使用方法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新理论和新知识,免耕播种机也是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机具,有些免耕播种机生产企业的技术服务人员,尤其是后发展起来的企业的人员,对免耕播种机的使用特性也不十分了解。项目县的一线推广技术人员,对培训农民正确使用免耕播种机尤为重要,他们不仅应了解和掌握保护性耕作技术,了解掌握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理论、作用、技术路线和技术要点,还要掌握免耕播种机的正确使用方法,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较好地向农民宣传,较好地指导机手作业。因此,加强对推广人员的培训和提高推广人员学习的自觉性,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前提。
(二)应选择熟练机手为突破口
免耕播种机的最终使用者是机手,机手的水平对免耕播种机的使用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经验的、熟练的机手不仅熟悉当地种植农艺对作业的要求,还能及时掌握所用机具的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在作业时,他们可以根据土壤的墒情,调节适宜的播种深度;可以根据机具对秸秆和地表的处理能力,控制合理的行进速度,确保播种效果,能起到较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三)把握合理播深
普通播种机播种时地表条件较好,播深相对容易控制,而免耕播种机的播种条件极差,不仅地表坚硬,入土难,表面还有秸秆,易壅堵,播种深度不易把握。另外,带状旋播机播种后形成的垄埂上的土很容易向垄沟滑落,尤其是在出苗前浇水或遇到下雨,垄埂上的土更容易向垄沟滑落。因此,把握好适当的播深尤为重要。去年在对一个农机生产企业的带状旋耕免耕播种机的播种质量进行调研时,发现该企业生产的机具免耕播种的小麦,稀疏而瘦弱,明显感到出苗不全。当扒开土层检查播种深度时,发现小麦的播种深度在9~11公分之间,有的苗根茎干枯、发黄,有病态感,土层中还有未能出土但已枯萎的幼苗。这就是播种深度过深造成的。在播种前,一定要把播深调好。
(四)和当地的技术条件相结合
自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以来,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一直在致力于完善和改进免耕播种机的质量和功能,试图将免耕播种机设计制造成能够适用于各种作业条件下的万能机具。然而,我国的作业条件太复杂了,尤其是在一年两熟地区玉米收获后播种小麦时,小麦的播种行距小而玉米的秸秆量大这对矛盾,制约了小麦免耕播种机的使用效果,因此,在设计保护性耕作技术路线时,应结合我国目前免耕播种机的质量和技术水平,适当加入一定的辅助工序,则能大大提高免耕播种机的作业效果,以更有效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比如说,在秸秆量大时,进行1~2遍的秸秆还田作业后,进行免耕播种作业的效果就理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