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地区位于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整区,除南部的岷县、漳县、渭县三县的南面山区外,其余均为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该区有耕地面积41.8万公顷,占全区总耕地面积斩79.7%。定西地区的干旱、半干旱区地貌复杂,沟壑纵横,梁峁交错,山坡地占总耕地面积的91.4%,水土流条严重;降水量少,一般降水量350毫米~450厘米,而且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9月份,占全年总降水的50%~60%。该区气候干燥,水分蒸发量大,年蒸发量1400~1600毫米,是年降水量的3倍~4部,土壤水分损失大。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在干旱、半干旱区,水是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因子。
近年来,蔬菜生产技术,以高产出、高效益的特点,在我们和川水地区迅速发展,成为联系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和龙头项目。研究和探索利用雨水蓄集工程,发展雨养高效农业,已成为帮助该区域内群众脱贫致富的当务之急。1996年,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干旱、半干旱区应用保护地蔬菜生产中的高新技术——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技术与雨水蓄集联体建设的构想,并在定西县典型的干旱区北川村设点试验研究,付诸实施。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试验点18户农民新建日光温室24座,总长度1203米,建筑面积15.34亩,使用面积12亩,新建水窖50眼。其中0.56亩温室从1996年11月开始育苗,进行黄瓜、菜瓜的冬茬生产,到1997年6月拉秧,平均亩产蔬菜1543.66公斤,平均亩产值8376.53元,取得了与川水区日光温室生产效益同步的经济效益。该试验的成功为干旱地区利用雨水蓄集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先进了一次成功的探索,为干旱、半干旱区发展农村经济带来了新的希望。
通过试验证明:干旱、半干旱地区利用雨水集流,因地制宜的发展保护地蔬菜生产是切实可行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保护地蔬菜生产应主要从以下几项技术措施入手:
一、蓄水设施的建设
主要包括蓄水面的规划利用,渠系设施配套;在渠道上设置过滤网(筛)设施缓冲池,减少泥沙、杂物,净化水质;建造水窖等规划设计。
1.蓄水面的规划利用 在年降雨280毫米~390毫米的地区,将每年70%的降水收集利用,每户需有800平方米集流场,修建容积为50立方米~80立方米的水窖3个,就能解决0.5亩日光温室或1亩塑料棚、1亩地膜蔬菜的节水灌溉。
集流蓄水面可选择山坡面、道路路面、麦场、院落等,利用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表面,以及全地面封闭式地膜覆盖栽培的地块等为自身集流场。
2.水窖建造 窖形结构吸取民用小水窖的优点,结合现代优质建材,采用水泥现浇法,容积50立方米,直径4米,深5米,最大水位低于当地冻上土层深度(一般约1米),窖底呈现浅锥体,卵石水泥沙浆浇灌,底厚25厘米,窖壁厚10厘米~20厘米,成型后用水泥浆涂刷填砂皮。建筑方法两种,人开挖法和先打盖后出土法。有条件的农户,可将水窖建在生产地块上方,以便自然灌溉。
二、栽培方式 利用育苗移栽,进行全地面地膜封闭式覆盖栽培。栽培要点是:垄面整平、地膜贴紧、全部封严。
三、灌溉方式 进行渗灌、滴灌、暗沟灌溉等封闭式灌溉。
四、生产方试 利用地膜覆盖、塑料大棚、改良式保温阳畦、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等,充分利用背用风向阳的小气候环境,进行蔬菜周年生产。
1.地址选择 塑料大棚、改良式保温阳畦、高效节能日光温室霜选择坐北向南、东西延长的方位。
2.结构选择 塑料大棚、改良式可温阳畦宜选用抗风抗压结构。日光温室采用七米跨度钢架拱圆型日光温室优化结构。进行周年生产时棚室设施内要设置预热水池。
五、菜种选择
1.地膜覆盖宜进行西葫芦、黄瓜、西瓜等瓜类,辣椒、茄子、西红柿等茄果类,甘兰、菜花、大白菜等叶菜类及其它蔬菜的生产。
2.塑料大棚、改良式保温阳畦、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可进行各种蔬菜生产,特别是野生蔬菜和特种蔬菜的生产。黄瓜、西葫芦、茄子宜采用嫁接栽培。
六、注意问题
干旱、半干旱地区利用雨水集流进行蔬菜保护地生产时要高度重视水的质量问题,特别是利用山坡面进行雨水集流的不要集蓄刚冲刷下来的盐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