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球蚴为一包囊状构造,其形状因其寄生部位不同而有所变化。例如在肝脏发育时,由于受到若干胆管的阻碍,受阻的囊壁无法延伸,包囊只能向软组织或肝表面发育扩展,结果形成分枝状的囊体。再如寄生于肠系膜的棘球蚴,一般近似圆形,大小不一,小至豆粒,大至人头。囊内含无色或微黄色的透明液体,比重在1.005-1.015之间,内含少量蛋白质、脂肪、盐及糖类养分。棘球蚴的囊壁分两层,外为角质层,内为生发层(胚层)。生发层可向囊内直接长出许多原头蚴(即头节),呈白色圆形小颗粒,眼观似砂粒,它和成虫头节的区别是体积小而无顶突腺。有的原头蚴生成空泡,长大后形成生发囊,生发囊壁也长出原头蚴。棘球蚴的生发层或生发囊有时还能转化为子囊,子囊可在母囊内生长,也可到母囊外进入母囊角质膜与宿主结缔组织之间而生长为独立的囊。子囊同母囊结构一样,囊壁也是由角质层和生发层构成,同样产生原头蚴和生发囊,同时还可以生成孙囊。所以一个生育好的棘球蚴所产生的原头蚴可多达200万个。有的棘球蚴在某种动物体内不相适应时,其生发层不能长出原头蚴,此囊称为不育囊,不育囊多见于牛,可达90%,羊8%,猪则是20%。
生活史
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寄生于狗、猫、狼、狐狸等肉食动物的小肠内,孕节脱落随粪便排到外界,破裂后虫卵散出,污染食物、饲料、饮水和牧场。中间宿主(猪、牛、羊、人等)食入后,六钩蚴在消化道内孵出,即钻人肠壁血管,随血液循环到肝、肺等器官和组织中发育为棘球蚴。棘球蚴在动物和人体内生存可延续数年至十几年之久。终末宿主(狗、猫、狼、狐狸等)吞食寄生有棘球蚴(不育囊除外)的肝、肺等器官和组织后,经胃到小肠,在胃肠液作用下,囊壁被消化,原头蚴经7周即可发育为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