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日光温室蔬菜栽培综合配套技术 由于日光温室越冬茬瓜菜栽培,是在严冬季节逆境中完成的。为了克服外界逆境给作物带来的不良影响,在建造好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的前提下,需要围绕瓜菜的常规栽培技术,采取一系列特定的、与日光温室瓜菜栽培密切相关的配套技术,如增光保温技术,室内环境调控技术,嫁接育苗技术,植株调整技术,促进根系发育技术,二氧化碳施肥技术,地膜覆盖技术和微滴灌技术等。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综合配套技术,是获得稳产高产的保证。 一、增光保温技术 如前所述冀优互型二代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合理的采光角度和优良的蓄热性能为增光保温奠定了基础。但是,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必须进行科学的外部覆盖、保温和管理。 (一)采用透光好的多功能大棚膜 实际证明进行越冬茬喜温果菜生产,采用0.10~0.12mmPVC-聚氯乙烯长寿无滴膜,较PE-聚乙烯长寿无滴膜透光保温性能好;EVA一乙烯一醋酸乙烯多功能膜较PVC、PE膜透光性表现更佳。因此EVA膜是目前北方日光温室喜温蔬菜生产推广的新一代产品。吉林的延边、河北的辛集化工总厂均有生产。但是,无论采用那一种薄膜,都不同程度的对灰尘有一定的吸附性。因此要保持薄膜良好的透光性,在冬季要经常对薄膜表面灰尘进行清理,其方法或清扫或用墩布清洗,以保持薄膜良好的透光性能。 (二)采用多层覆盖保温 日光温室的采光面也是主要的散热面。为了保温根据天气变化在夜间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覆盖草帘;二是在草帘下面增加一层保温纸被;三是在室内加一层保温幕。在通常生产中采用前两种较多。保温纸被采用辽宁省昌图县造纸厂生产的防水纸被较好,据河北省定兴县大面积应用,加盖保温纸被比对照室温可提高3~4℃。 二、室内环境的调控技术 室内环境调控技术主要包括温湿度、光照、养分和灾害性天气对策的调控等方面。在冬季通常光照较弱,一般采取增光措施,只有遇到连阴后骤晴时才采取适当遮光技术;养分的调控将在各品种栽培技术中叙述。因此,这里只讲述温湿度和灾害天气的调控技术。 (一)温湿度的调控技术 大家知道植物生长发育需要一定温度和湿度。日光温室冬季生产处在外界逆境包围的一个内部封闭环境条件下,其温湿度变化规律与外界不同,大体归纳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室内气温晴天日较差明显比外界大,阴天日变化较小,室内外气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相似的昼高夜低的变化规律,但并不存在明显的正关系。即晴天室温上升快,且中午常出现高于植物生长所需的上限温度,称之为“热溢”;到了夜间则室温下降缓慢,凌晨太阳出来揭帘时达到最低值;当外界出现极端低温或连阴天时,室温最低值有时出现低于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求的下限温度,称之为,“热亏”现象。 (2)室温的水平分布为中间高南北两侧低;而室温的垂直分布则为中上部高于下部; (3)室内土壤温度高于外界的热高效应,即0~25cm耕层,白天增温,夜晚散热降温。晴天表层温度高,下层温度低;晚上或阴天则下层温度比表层的高。25cm以下土温则相对处于稳定。其水平分布为中部高于温室边缘部位。 (4)室内空气常处在高湿条件下。相对湿度随室温升高而下降、室温降低而升高;夜间高于白天,阴天高于晴天;在夜间、阴天或灌水之后室温低的条件下室内常常处于饱和或接近饱和状态。 (5)室内土壤湿度不受降水影响,可用灌水来调节。了解了温室温湿度的特点,可以根据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天气变化情况,采取以下调控措施: ①增加保温措施,减少热量外溢; ②张挂铝铂反光幕,调节室内温度分布均匀; ③通风换气降温降湿; ④临时加火补温,防止寒害发生; ⑤采用地膜覆盖和膜下暗灌、微滴灌技术,调节土壤湿度,减少地面蒸发,降低空气湿度。 (二)灾害性天气的管理技术 灾害性天气是指雪灾、风灾和连续阴天等天气。雪灾、风灾可以通过建造坚固的冀优I型日光温室和相应的扣膜压膜来避免,而连阴天天气往往给冬季生产带来不同程度危害,如管理不当会出现寒害而死苗。因此,这里重点叙述连阴天的管理技术。 (1)中午揭开草帘,让散射光透人温室,使植物尽可能多地争取光照; (2)晚揭、早盖草帘和保温纸被; (3)减少进出人温室的次数,减少室温的逸出; (4)夜间采取炉火加温或明火临时补温; (5)当出现连阴后骤晴时,不要强光照,以避免植物因蒸腾脱水而萎蔫死亡。可以在棚膜上放花帘(即间隔放草帘),使植物根系吸收功能恢复后再加大光照和时间; (6)叶面喷营养液,采用营养液喷洒叶面或灌根对越冬茬喜温瓜菜生长及抵御不良天气影响都十分有利。据固安黄瓜大王魏国俊提供的经验,其配方和使用方法如下:将兑水蔗糖20克加腐殖酸喷洒叶面。三、促进根系发育技术 由于北方日光温室越冬在喜温瓜菜栽培,常常遇到连阴天低温寒害,近年来在栽培管理上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对地下根系的管理。唐山、承德应用的挖定植沟填加酿热物技术、固安县魏国俊采用磷酸50克加赤霉素1克加生根粉0.3克兑水15千克,喷洒叶面每隔10天灌一次根,从冬至到立春共灌4次。其同时研究的蔬菜定植后苗期的“深中浅”中耕技术,对促进根系发育、抗寒耐寒、获得稳产高产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深中浅”中耕促根技术 当莱苗定植之后,不急于加盖地膜,而采取分三次中耕促根措施。如越冬茬黄瓜栽培,定植缓苗之后2—12叶中耕三次,第一次2—4片叶进行深中耕20—25厘米,促深层根生长,黄瓜再生两片叶之后,即5~6片叶进行第二次10厘米的中耕,培育中层根,待深层根、中层根生长发育好后,8-10片叶再进行第三次表层上中耕,而后浇大水促花促果。随着气温进入严冬再覆盖地膜,从而促进三层根系发育良好。魏国俊的经验证明,深中浅中耕促根系发育技术,其根系总量高出对照田1—1.5倍,越冬茬黄瓜在遇到明年冬季长达50多天的连阴天时生长没有受到大的影响。 (二)挖定植沟填加酿热物技术 即在温室耕作面上,按蔬菜定植的行距,挖深30厘米,宽30~50厘米(视定植行距而定)的沟,填入碎秸杆或锯末、圈肥、饼肥或鸡粪,比例为5:3:2与土混合均匀,做垄或畦浇水塌墒后定植。这种方法虽然较为费工,但对于培肥地力促根生长发育、抵御不良天气和获取高产优质产品都有十分重要作用。四、二氧化碳施肥技术 针对于日光温室气密性强,严冬季节为了保温蓄热,通风系数小、时间短,造成室内二氧化碳缺乏,从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在揭草帘后到通风之前,使用二氧化碳气肥技术,一般亩增产20-30%,是温室冬鲜菜生产中重要的配套措施之一。其原理是:温室中二氧化碳浓度聚集量最高时,在早晨未揭苫前,一般浓度在1400—2500PPM,揭苫后,随着作物光合作用的进行,使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急剧下降。至8—9点时,只有150—200PPM,如果通风不及时,还会更低。既使通风,二氧化碳浓度只能补充到300mg/kg,蔬菜作物仍然处于二氧化碳的饥饿状态。如蔬菜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下,将严重影响其正常发育,导致营养积累减少,植株生长弱,根系发育差,并加速老化,影响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降低棚室蔬菜的经济效益。此时增施二氧化碳气肥,不仅有利于蔬菜高产,而且可改善品质,促进早熟。目前,河北省已有20多万亩日光温室使用,增产效果十分明显。生产上常见的二氧化碳施肥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增施有机肥 土壤中大量施用有机肥料,不仅可以为作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而且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这是我国温室增施二氧化碳常见的办法。 (二)化学方法增施二氧化碳 利用碳酸盐与强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具体作法:2千克碳酸氢铵加1.2千克硫酸反应后生产1千克二氧化碳,可使1亩棚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420PPM。温室每10米,大棚每7米间隔放一个罐头瓶,或非金属器皿,悬挂在距地1.2米处。早上揭苫后放风前,一次性施放。目前,为了方便农民,现已研制出二氧化碳发生器,如河北省土壤肥料检测中心制作的“田丰”牌二氧化碳发生器等,价格合理,使用安全。 (三)施固体二氧化碳气肥 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宁夏宏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志国”牌双微二氧化碳气肥。使用方法:每平方一粒,埋深5厘米。棚室内达到18℃以上产气量最大,一个月埋施一次。一般每亩棚室一茬作物施用量30千克,增产可达到20%以上。这种方法安全简单,省工,无污染,是目前较好的方法。 (四)物理方法增施二氧化碳 采用于冰、液态二氧化碳释放气体,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便于定量施放,所得二氧化碳气体纯净,但是成本高,不易贮藏和运输、施放液态二氧化碳必须使用高压钢瓶贮运和施放。即在棚室顶部拉一根内径6毫米,壁厚0.8—1.2毫米的塑料管。管上钻放气孔,孔向尽量指棚面,用电钻打放气孔,塑料管一端与钢瓶减压阀出口连接,采用塑料胶布或金属丝紧固。 (五)生物发酵方法 在使用二氧化碳施肥技术时应注意的事项: (1)施用时期:育苗期使用可在小苗出土后,连续施用20-25天。栽培期可在定植后到开花期连续施用。在停止施用时应提前逐日减少施用浓度,直到停止,防止植株出现早衰。 (2)施用时间:在每天揭苫后半小时开始施用,保持1-3小时,在通风前半小时停施。 (3)施用浓度: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一般应掌握在1000-1500PPM,阴天浓度要略低些,应在600-1000PPM。低温寡照时期停用,避免出现负作用。 (4)农艺措施要相配套:施用二氧化碳时间,植株生长快,应控制好温度,防止徒长。白天室温提高2-3℃,夜间降低1-2℃;适当提高空气湿度和地温,以利于增强光合作用;增施磷钾肥。五、低压管道灌溉和滴灌技术 日光温室中传统大水漫灌不仅浪费水资源,降低地温,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同时增加了室内空气湿度,在通风不及时或不易通风的条件下,易导致多种病害的发生和蔓延。低压管道灌溉和滴灌技术的应用,大大改善了室内气候环境,是深冬生产高产稳产的主要配套技术措施之一。一般蔬菜增产15—30%。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一是降低空气湿度,减少了病害的发生和蔓延;二是室内地温变幅小,有利于蔬菜根系的生长;三是节约30~40%用水;四是可降低对土壤结构的破坏;五是节省1/3劳力。目前,渗灌技术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灌溉技术,但由于成本高,在我省使用很少,下面将低压管道灌溉和滴灌技术做以下介绍: (一)低压管道灌溉技术 低压管道灌溉技术是近年来在露地或温室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节水、节能型的新式灌溉技术。在固安县日光温室应用较多。它是利用低耗能机泵或由水位落差所提供的自然压力水头,通过支管输入扎孔软管来代替滴灌管灌溉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四省(省水、省电、省地、省工),一低(亩投资低),一少(年运行费用少),一强(适应性强),两快(输水快、浇地快)和三方便(操作应用方便、作业方便、维修养护方便)的特点。 低压管道的布置和安装:采用高压聚乙烯管或聚氯乙稀管,内径有25—100毫米不同规格,在管的内侧依据作物株行距进行机械扎孔,孔径0.5—0.7毫米。在温室中一般采取南北行种植,支管布置在温室的北侧,滴水软带一般是依作物栽培行呈南北布置,滴水软管带与支管采用异径三通或旁通连接。孔口向上,铺设好后,用塑料薄膜盖在上面,用支架将薄膜支起,从而使喷出的水滴均匀顺薄膜下滴到土壤中。 (二)滴灌 滴灌是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滴头将水一滴一滴、均匀又缓慢滴人作物根区附近土壤中的灌溉形式。 (1)滴灌组成由水源、首部枢纽、输水管道系统和滴头四部分组成。首部枢纽包括水泵、动力机、化肥施加器、滤器、各种控制量测设备。这部分担负着整个系统的驱动、检测和调控任务,是控制中心。 滴灌输水管道系统由于管、支管和毛管三级管道组成。干、支管一般采用直径为20—100毫米的黑色高压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管,埋入20—30厘米土中。毛管多采用内径为10—15毫米管道,可以置于地表或埋人地表下。埋人地表下的可防止管道老化,延长使用寿命。 滴头是滴灌系统的重要设备,因此,要求滴头具有适度、均匀而稳定的流量,和防止堵塞性能。目前,我国滴头有管式滴头、孔口式滴头、插接式滴头、螺帽式滴头、分流式滴头与发丝式滴头等十余种。 (2)布置和安装:滴灌系统在布置时,首先要根据作物种类,合理选择滴灌系统类型,合理布置各级管道,使整个系统长度最短,控制面积最大,水头损失最小,投资最低。设施中一般采用移动式安装,固定干支管,毛管可以移动。干、支、毛管三级管道相互垂直,毛管与作物种植方向一致。 (3)注意事项: ①为防止滴孔、滴头堵塞。除安装过滤器外,要进行定期清理。施肥时要去除杂质,溶解好。 ②压力适中,避免软管破裂。 ③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使用复合肥,以免出现营养元素的比例失调。 ④注意保管好软管和塑料管材,防止管道漏水或堵塞。 (记者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