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又名土豆,属茄科茄属蔬菜。其富含淀粉、蛋白质,还含有丰富的铁、维生素B1、B2、B5和维生素C,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粮菜兼用作物。此外马铃薯茎叶既是良好的猪饲料,又可作为优质有机肥。由于马铃薯具有生育期短、适应性广、高产稳产、营养丰富等特点,在近年来的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1 生长发育过程
目前可将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过程划分为5个时期:①发芽期。从芽萌动至幼芽出土,这一阶段约需1个月时间。②幼苗期。从出苗至第8叶展平。早熟品种幼苗期一般为15d左右。③发棵期。从第8叶展平到开花盛期,约1个月。此时主要是地上部茎叶的生长,包括茎的伸长和侧生枝叶的扩展一地下块茎膨大至鸽蛋大小。④结薯期。从开花盛期至收获期,茎叶基本停止生长,并逐渐转黄、脱落。约90%的块茎产量在这一阶段形成。⑤休眠期。马铃薯块茎不再膨大即进人休眠期。这一时期即使具有适宜的发芽条件也不发芽。休眠期因品种而异,如“克新一号”休眠期一般为2-3个月,“东农303”为1-2个月。
2 环境要求
2.1 温度
2.1.1 温度对地上部分的影响。种薯在土温4-5℃开始发根;5-7℃时开始发芽,但生长缓慢,10-12℃时幼芽可茁壮成长并很快出土。播种早的马铃薯出苗后常遇到晚霜,一般气温降到-0.8℃时叶片即受冻害;-1.5℃时茎受冻害;-3℃时茎叶全部枯死、颜色变黑,但在气温回升后可迅速从基部发出新的茎叶而继续生长。植株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1℃左右。
2.1.2 温度对地下部分的影响。马铃薯块茎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7-19℃,温度低于2℃或高于29℃时,块茎即停止生长。当气温高于29℃而小于42℃时,在肥水过分充足的条件下,会出现茎叶及分枝仍然生长而块茎停止生长的反常现象。
2.2 水分 研究表明:每制造1kg干物质约需水708kg,其中高沙土壤需水量更多。每公顷产3万kg块茎,按地上部和地下部重量1:1和干物质占20%计算,每公顷需水量约为4200t。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需水量最多的时期是现蕾期至盛花期.如果这一阶段水分供应不足,将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和块茎产量。通常土壤水分保持在60%-80%较适宜,超过80%时将对植株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后期土壤水分过多或积水时间超过24h时,块茎易腐烂,难以贮藏,积水超过30h时,块茎大量腐烂,超过42h时块茎将全部腐烂。因此,种植马铃薯应注意排水和实行高垄栽培。
2.3 土壤 马铃薯适宜的土壤为砂壤土。该类土壤透气性好,对块茎的生长发育和膨大有利,使块茎整洁、光滑,薯形正常,淀粉含量高,且易于收获。沿江或沿靖地区,土壤较粘重,透气性差,但土壤保水、保肥力强,种植马铃薯往往产量也较高,但同时常因排水不畅造成后期烂薯,所以必须实施高垄覆膜栽培。
2.4 肥料 马铃薯是高产作物,故需肥量较多。有研究表明,每生产1000kg马铃薯需N5kg、P2O52kg、K2o11kg。
2.4.1 N肥。适当施用N肥能促进马铃薯枝叶繁茂、叶色浓绿,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养分积累,对提高块茎产量作用重大。但N肥施用过多,将引起植株徒长,使结薯期推迟而影响产量和效益;N肥不足,则造成生长势减弱而减产。实践证明,N肥过多比氮肥不足更难控制,且N肥过多,很难有切实有效的方法加以控制。
2.4.2 P肥。P肥虽然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需要量较少,但由于土壤中游离态的P很少,所以不应减少施用量。同时P肥能加快马铃薯根系发育、加快早熟、提高块茎品质,并使马铃薯更耐贮存。
2.4.3 K肥。块根、块茎类作物对K肥需求量大,K肥充足能促进植株健壮,使茎秆坚实,增强植株抗病力,同时对促进光合作用和淀粉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K肥还能延长成熟期,使块茎增大、产量提高。
3 栽培技术
3.1 品种选择 良种是增产的内因,是高产的关键。因此,选用优良的品种可达到高产的目的。笔者于2005年推广的良种“脱毒东农303”表现为生育期早、结薯集中、休眠期短、耐贮藏、耐涝、食味品质好,是近几年综合性状最好的品种。另外2004年推广的“脱毒中薯三号”、“津引八号”品质也较好,适宜江苏省泰兴市种植。近几年种植面积较大的良种“克新一号”为白皮白肉,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易获取较高产量,因此在病毒病严重发生地区建议推广“脱毒东农303”、“中薯三号”、“津引八号”等优良品种,在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区可种植“克新一号”。
3.2 种薯处理
3.2.1 选种。为了防止马铃薯带病传染,在播种前必须选种。一般选用无病虫、无冻害,表皮光滑、新鲜,大小适中的薯块作种,重量以50-100g为好,每公顷用种量为2250-2625kg。
3.2.2 切块。为了节约种薯,打破休眠,可进行切块。切块时切刀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可将2把刀放在煮沸的盐水中浸泡,轮番使用,或用75%的酒精、0.1%的高锰酸钾消毒。马铃薯的芽眼萌发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即密集在顶端的芽优先萌发,所以为了促使发芽一致,应将薯块纵切,如薯块较大,需多次分切,但应注意尽量靠近顶芽。
3.2.3 消毒。将切后的薯块放人浓度为1/200-1/250的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20-30min,浸后取出堆闷6-8h。
3.2.4 催芽。经消毒的薯块放人0.5-1ml/L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5-10min,捞出后晾干再上床催芽。一般采用塑料小拱棚催芽,使用大棚、温室则效果更好。苗床应选择避风向阳的地方,床土要耙细整平。若床面太小,可铺2-3层,排1层马铃薯铺1层沙土,堆完后再盖1层约1cm厚的薄土,上面再加盖l层薄麦草,以保持土壤湿润。若温度较低,晚上在膜上再加盖草帘。当芽长1-2cm时即可揭去稻草,使芽绿化粗壮。若催芽不齐,可将芽长1cm以上的薯块先移栽大田,芽短的继续催芽,直至芽长1cm以上时再移植。这样可保证苗齐、苗匀。
3.3 深耕、施足基肥 马铃薯的根系主要分布在0-33cm深的土层中,深耕可促使土壤疏松,为马铃薯根系的充分发育和薯块膨大创造良好的条件。一般耕深20-25cm。由于马铃薯生长期短,地膜栽培最好采用一次性施足基肥的原则,每公顷施入腐熟的灰肥或粪肥4.5万kg、高浓度复合肥450-600kg,施后深翻。氮肥的施用量应根据土壤肥力确定,若肥力水平较高,可少施或不施氮肥.或在苗期结合抗旱追施少量氮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