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仔貂出生后至分窝前有一部分死亡是正常的;但80%~90%的死亡率确实少见。一般仔貂死亡较多的时间是在出生后5~10日,10日龄后至分窝死亡的要少一些。其死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种貂的原因
种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貂的产仔数。优良的种貂不仅毛皮质量优、产仔多,而且成活率也高;反之,劣质貂种不仅产仔数少,而且成活率也低。特别是引种不明谱系、不自觉地进行近亲交配,使有害基因纯合,往往出现仔貂在胚胎期死亡,或出现畸型仔、或生活力低的弱子,死亡率较高,这是仔貂出生后5~10日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初养者在引种或场家种貂互相调换时,建议从大的种貂场引进优良种貂,并要求带有谱系记录,以利于日后组织生产和选种选配、提高繁殖力。
2 营养原因
仔貂的死亡多数原因都与饲料营养不平衡、饲料单一或饲料发霉变质有关。在狐、貂、貉等几种毛皮兽中,以水貂对饲料的要求最为严格。妊娠期如果饲养员在配料时稍不慎而带进霉变饲料就会引起水貂流产、死胎和烂胎;如果此现象在妊娠末期及产仔初期出现,将预示当年不会有好的生产结果。
2.1 妊娠、哺乳期饲养水平要求
妊娠期、哺乳期是水貂一年当中要求饲养水平最高的时期,每418千焦(100千卡)饲料要给予可消化蛋白质10~11g,要求日粮新鲜、适口、易消化、营养丰富。如果按百分比计算饲料,则优质的动物性饲料不能低于70%。要保障维生素的供给,其中VA每日每只1000~1500IU、VD 100~150IU、VE,3~5mg、VB1,1~2mg、VB2,0.4~0.5mg、VC,10~25mg。另外,饲料中要保障钙、磷平衡,建议有5%~8%的鲜奶(牛奶或羊奶)供给,如果饲喂奶粉,要将奶粉1份加开水7倍冲稀后饲喂。只有按上述营养水平喂养,才能减少妊娠哺乳的母貂因营养不足而死亡,否则,便会出现下列死亡率增高的现象。
2.1.1 因营养不全、饲料缺乏全价蛋白质,会引起胎儿营养不足,产胎大小不一、生活力弱或发育不全而死亡。
2.1.2 饲料单一,特别是缺少奶晶供给时,易引起母貂缺奶。仔貂几天吃不上奶,会乱爬、嘶叫,最后造成体力衰竭而死。
2.1.3 饲料质量差。当有霉变的饲料混入时,会引起母貂流产,或出现死胎和烂胎现象,严重的会使母貂性命难保。在这一点上,水貂比其它毛皮兽表现更为敏感,损失最大。
2.1.4 当饲料中钙、磷供给不平衡,或VD供给不足时,特别是种貂缺乏日光照射时,易引起佝偻病。发现此种情况,最好在饲料中加喂粉碎的鲜骨粉,颗粒不超过2mm,母貂每只每日3~4g;或注射维生素丁钙,每日1mL。
2.1.5 当VC供给不足时,将使仔貂发生红爪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将出现大批死亡。可将VC滴入仔貂口中,每天2次;母貂饲料要加喂VC,30~40mg,3~5天可治愈。
2.1.6 VB1供给不足或喂含硫氨素酶的鱼类过多时,特别是在幼貂育成期,会出现VB1缺乏症,引起大批死亡。发现后大群用倍量VB1混于饲料中饲喂,以减少再发病,对重症貂每日每只注射VB1,0.5~1.0mL注射液,连用3~5日可治愈。
2.1.7 饲料变动会引起母貂拒食或食欲不振。妊娠母貂常因饲料组成突然变动、适口性差而拒食。拒食1~2天会影响胎儿发育,严重时可引起妊娠中断、流产。有经验的饲养者常在妊娠期前准备好足够的优质饲料,以保证妊娠期和哺乳期的饲料稳定,防止因饲料变动而引起流产及仔貂死亡。在特殊情况下,变动饲料种类也要由少到多、逐渐变动,最后达到应给的全量。
2.1.8 保证妊娠期和产后母貂的饮水。水貂虽为陆上动物,但它能游泳、嬉水,水对水貂来说,除了有保证营养物质的交换、新陈代谢作用外,尚有防暑降温及清洁身体的作用。在山东、河北两省,母貂产仔哺乳期间的气温较高,此时防暑降温很重要;水分充足对母貂奶水的形成也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水的供给非常重要,它能间接地减少仔貂死亡,提高成活率。另外,初产仔的母貂产后体内空虚、口渴,如果饮水缺乏,易引起母貂食仔,最好的办法是给产仔貂喂奶,既可满足母貂口渴之需,又可防止母貂缺奶,相对地也减少仔貂的死亡。
3 创造有利于仔貂存活的环境条件
3.1 产箱的保温
水貂产仔在4月下旬至5月中、下旬,此时东北、内蒙地区夜间尚有霜冻,河北、山东虽然已无霜,但早晚也比较凉,如果产箱有缝隙、窝中草少、又遇寒风、此时仔貂体温调节机能又尚未健全,如果母貂母性差、缺少护理,则仔貂易被冻死。因此,产箱一定要在产前5天就消好毒、做好保温工作;产箱要用软杂草絮好,压实四角,窝中问要人工做成锅底形;要堵严产箱的缝隙,以减少仔貂被冻的可能性。尽管如此保温,在夜间,正叼着乳头的仔貂,也常因母貂出产箱饮水或大、小便而被带到窝外的笼网上,甚至有时因笼网的底网眼孔大而掉到地上,时间长了,也会被冻死。因此,要加强夜间值班,发现仔貂在笼网上或掉在地上,要立即拣起并送回窝中;如果已被冻僵。要放在保温箱内暖和、强壮,并在口中滴入温牛奶后送回窝中,以减少仔貂的死亡。
3.2 防治疾病
要保持仔貂出生后的环境卫生,以防止疾病的发生。产前产箱和笼网都要用喷灯消毒,絮窝的软杂草要抖掉灰尘、在阳光下暴晒消毒,以预防产仔后母仔感染疾病。仔貂出生后20日龄已会吃食,此时母貂已不再舔食仔貂的粪便,而仔貂仍然在产箱中排便,加之母貂常常往产箱内叼食饲喂仔貂,使产箱内的环境被污染,饲养人员要及时清理产箱内的粪便和剩食,以保持产箱内的卫生,防止仔貂患病。反之,如果产箱卫生环境管理较差,则仔貂此时非常易患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病而出现拉稀等症状,死亡率较高。发现此病后,可将氯霉素、庆大霉素注射液滴入口中治疗,每日2次;母貂可注射上述药物2mL,连续3~5天便可治愈。
3.3 避免和减少应激
要防止母貂受惊而产生应激反应,出现叼仔,食仔现象。例如突然的机动车燥声、爆炸声、鞭炮声、大批外人进入等,常会引起母貂惊恐;貂是在笼内饲养的,范围较小,无处藏身,便出现叼仔的应激现象,往往造成咬伤或死亡。对异常爆炸声或巨大惊雷闪电,会使貂万分恐惧,从而有可能将仔貂全部吃光。因此,貂产仔期,要严防上述异常响声发生,遇炸雷时要提前将母仔分开,过后再合在一起,以避免仔貂死亡。
4 注意检查仔貂情况
母貂产仔后6~12小时,一定要把母貂引到笼内,用插板将母仔隔开,查看仔貂的健康状况、吃到奶否、有无脐带缠身现象、有无死胎等。发现情况要立即处理。
4.1 仔貂未吃上奶的几种情况
母貂无奶;母貂有奶,但乳房周围的毛未拔掉,仔貂找不到奶吃;母貂未产完仔(包括死胎仔),不能照顾仔貂;母貂有病,无力照顾仔貂等。这儿种情况要区别对待。
4.1.1 拔掉母貂乳房周围的毛 母貂在临产期,因乳房高度发育、发痒,都会本能地拔掉乳房周围的毛,以利于仔貂哺乳;但个别母貂也有不拔的,需要人工拔掉,使仔貂能够吃到母乳。
4.1.2 产程中的母貂和仔貂 母貂未产完仔貂,尚有努责动作,人工触摸腹部尚有仔貂存在(多数是死胎)的,要注射催产素,使胎儿产下。如果母貂有奶,会自己哺育仔貂;如果无奶,要将仔貂寄养给同期产仔的母貂。
4.1.3 病母招的仔貂 母貂原来就有病或母貂产仔时大出血,无力照顾仔貂,则需对母貂进行治疗,同时其仔貂也要寄养给同期产仔的其它母貂。
4.1.4 脐带缠身或死亡仔招的处理 如果仔貂脐带缠身或未断脐带,要人工剪断,并消毒处理,以防仔貂死亡。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死亡的仔貂要拣出,防止霉烂或被母貂吃掉。
4.2 仔貂的寄养
对母貂无奶的仔貂、有病母貂的仔貂、母貂弃仔的仔貂以及产仔超过母貂乳头数的仔貂,为了提高成活率,常采用找保姆貂进行寄养。寄养的方法是将被寄养的仔貂身上用保姆貂窝中的垫草擦拭仔貂或将保姆貂的尿涂在仔貂身上,以使两窝中的仔貂气味一致,并均匀混合好,一般成功率较高。在产仔多、超出母貂乳头数的窝中,要拣大的仔貂送出寄养,以便使被寄养的仔貂到异窝中能抢上奶吃,这样做寄养成功率较高。如果无合适的母貂寄养,可用产期大致相同的猫寄养;实在没有办法的可人工喂养,但要用带乳珍的奶粉哺育,可有望成功。不管用哪种方法寄养,最好都能吃上貂初乳,这样成功率会大些。
4.3 注意难产貂
对已进入产期的母貂,并已发现有产仔征候者,如果该母貂有来往不定,于产箱与笼网之间频频出入、不安,有下蹲排泄表现并不断回首后部、不断舔食外阴部,有时也可以看到或半出于阴部的仔貂时,可认为是难产。对仔貂大、半出于阴部的仔貂可助产;不见仔而表现尖叫不安、时间超过6小时以上者,要打催产素助产,以便提高仔貂成活率。
5 饲料供给
为了保证仔貂顺利成长,分窝后要根据食欲情况进行分别饲养,即不断增加饲料份数,保证幼貂对营养的需求。
6 疫病预防
为了防止恶性传染病的发生,在分窝后21天,要进行犬瘟热、病毒性肠炎、脑炎疫苗的防疫注射。如果迟于预防,仔貂最易患上述传染病,而且死亡率比老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