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桑条培植黑木耳环割倒立栽培技术

   日期:2016-05-12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com    浏览:86    
桑树夏伐后的副产品----桑条多用来做燃料烧掉或堆积园内自然腐烂,造成极大浪费。自2000年以来,我们试验推广利用桑条末作原料培植黑木耳获得成功,试验表明:667平方米产干桑条300―400kg,产干木耳30―40kg,价值1200―1600元,再加上蚕茧收入每667平方米桑园收入3700―4000元。其技术简单易学、投资少、效益高,现将该项技术介绍如下。

一、工艺流程

桑条粉碎--→配养基配制--→装袋--→料袋灭菌--→冷却接种--→菌丝体培养--→出耳管理--→采收。

二、栽培季节

安排栽培季节,既要考虑菌袋培养期内的最适温度,又要避开高温期,我地区以春季种植为最好,一般2月上旬开始制袋发菌,4月上旬摆袋出耳,5月中下旬出耳全部结束。

三、桑条粉碎

选择优质、无霉变的桑条,在粉碎前置于烈日下曝晒1―2d,利用日光中的紫外线杀死存放过程中感染的霉菌,然后用粉碎机粉碎成末。

四、配养基配制

1.培养料配方:桑条末87%;豆饼粉2%;麸子10%;石膏粉0.5%;石灰粉0.5%;干料与水的比例为1:1.5―1.6。

2.拌料。先将石灰粉加入称量好的洁清水中,搅拌均匀。再用60%的水将桑条末润湿,闷0.5―1h,将豆饼粉、麸子、石膏粉边撒边拌边喷水,拌匀后闷料0.5―1h,闷料时间春天可稍长(1h),秋天可宜短(0.5h)。拌匀防酸是拌料的关键,水分过大过小均不利于菌丝的生长。用手掌用力握料,指缝间有水渗出但不成滴,伸开手指料在掌中能成团,即为适合的含水量。

五、装袋

采用17cmx33cm,厚4―4.5mm的聚乙烯折角袋。要边装用半握的四指压实,低部可稍松,上部要实,袋子面挺直光滑无皱折,当料装到袋的2/3时,将料面压平,用小木棒在料中央从上至下打一个直径2cm左右的通气孔,套上直径3.5cm,高3cm的硬质塑料套环并将袋子口往外翻,盖上无棉盖。

六、料袋灭菌

聚乙烯袋宜用常压灭菌灶杀菌,料袋入消毒灭菌池后要立即用旺火猛攻,要求在4h内灭菌池的温度达到100℃,并保持10―12h。

七、料袋接种

经灭菌后的料袋,待料温下降至30℃时,搬入接种箱内接种,接种箱可放在发菌室内接种。在接种前发菌室要搭好天棚,用1%的石灰水加1%的防消散喷洒消毒,再用甲醛(15mL/立方米)加高锰酸钾(7.5g/立方米)混合密闭熏蒸消毒,密闭2h。

  八、菌丝体培养

经过接种后的料袋称为菌袋。菌袋培养期需40―50d,这期间的管理要点

1.调节适宜的温度

(1)萌发期:即接种后15d内,室内温度前3d以26―28℃为宜,使菌丝在最适宜的环境中加速吃料减少杂菌污染,但不宜超过30℃。第4d起至15d内,随菌丝的生长发育袋内温度升高,要把温度控制在25―26℃。

(2)健壮期:第16―35d,是菌丝分解吸收营养能力最强阶段,袋温继续升高,室温以23―34℃为宜。

(3)成熟期:即35d以后,室温以18―20℃为宜。

2.掌握好空气湿度:空气湿度应在55%―65%之间,后期不超过75%。

5.室内宜暗防光。要把门窗用黑布遮光,但要保持通风良好。当菌丝长至整个袋子的85%―90%时,可提前2d进行曲曝光,使耳芽形成。

4.通风增氧。每天通风换气1―2次,每次30min。

5.经常检查杂菌。菌袋培养期间每天检查一次,发现杂菌用福尔马林注射患处,污染严重有桔红色链孢霉时,要立即隔离,在远处深埋或烧毁。

九、出耳管理(大田摆袋栽培法)

1.出耳畦地点选择。选不积水、无污染源、通风良好、有水浇条件的地方。大田、树林、果园、桑园、宅园空闲地等均可。

2.作畦。南北向或顺坡向以利排水,宽1―1.5m、深20cm左右,每平方米可摆袋23―25个,每667m2约1―1.2万袋。

5.畦面消毒。摆袋前先用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加敌百虫500倍液进行畦面消毒,然后浇一遍透水。

4.备好草帘及薄膜。草帘略长于畦宽,需盖二层。薄膜要比畦宽、长,下面的一层草帘(叫湿帘)要用1000倍的甲基托布津液湿透。沥到不滴水后盖在菌袋上,上边的一层草帘(可叫干帘)不浸药,以后干湿帘可交换。

5.扎袋(窝口)。当菌丝长至袋底,去掉项圈和无棉盖,抠除原接种的菌种块和表层老化菌丝,将袋口直接窝回塞于接种口内。窝口时一定要将袋子中的空气赶出来,不可将空气压入菌袋子中,造成料袋分离,否则不易出耳。

6.割口摆袋。菌袋在割口前要先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要倒立割口出耳。割口时要避开中午高温、大风、下雨天气。每袋割三层口,每层4个共12个,呈交叉品字形,割“V”形口,角度45°―60°,边长2cm,深0.5cm,将浅层菌丝割断,割口深浅―致。

7.出耳期的管理

(1)原基期(7―10d)即耳基形成期。畦内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0%―90%,草帘及畦面要湿润,下雨时要盖上薄膜,防止雨水滴入割口形成感染;温度以15―25℃为宜,18―23℃最佳,天冷时,可在湿帘上盖薄膜,白天增温,天热时要撤去薄膜,白天盖上两层帘子降温,晚上只盖湿帘摆袋的前3d可以不通风,3d以后,于清晨5--6点钟(天冷时)或于傍晚6点以后(天气较热时)揭开湿帘两头通风20min盖好(通风时间逐日延长)若湿度不够,可往湿帘上喷水。

(2)耳芽期(5―7d)即耳片分化期。此期相对湿度保持80%为宜。温度15―25℃,低于15℃时,耳芽不能生长超过25℃,达到27℃以上时耳芽腐烂。通风透光每天通风0.5―1h。天气偏冷时,可在气温较高的中午通风,天气较暖时可在傍晚或清晨通风。

(3)子实体(7―10d)即耳片生长期,从开片到成熟期。随着耳片的长大,应逐渐加大喷水量和通风量。喷水量由小到大,喷水次数由少到多,使耳片干湿交替,保持湿润,后期要加大喷水量,防止耳片蒸腾失水。温度控制在15―25℃,防止出现27℃以上的高温。

十、采耳

当耳片充分展开,边缘起皱薄软,色泽转淡。耳根收缩,或大部分耳片腹面出现白色粉状物(孢子粉)时及时采收。采收时一定要使鲜耳清洁卫生,注意防止污泥染耳。采收结束后,将原环割部位的培养料切除,再环割一圈约2cm,剥去薄膜,停水3―5d。待菌丝恢复生长后,再浇重水1周,每天喷水7―8次,15d可形成第2批木耳。
 
打赏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