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制种田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及防治

   日期:2016-05-20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com    浏览:92    
玉米瘤黑粉病是玉米上极为普遍的一种病害,植株地上幼嫩组织和器官均可发病,病部的典型特征是产生大小不等的病瘤。病瘤初呈银白色,有光泽,内部白色,肉质多汁,并迅速膨大,常能冲破苞叶而外露,表面变暗,略带浅紫红色,内部则变灰至黑色,失水后当外膜破裂时,散出大量黑粉。果穗发病可部分或全部变成较大肿瘤,叶上发病则形成密集成串小瘤。玉米抽雄前后如遇干旱,又不能及时灌溉,常造成玉米生理干旱,膨压降低,抗病力变弱,利于病菌的侵染和发病。田间高温多湿易于结露,以及暴风雨过后,造成大量损伤,都会为病菌的侵染创造条件,造成严重发病。连作田、高肥密植田发病较重。 

    一、病原、寄主植物及分布 

    玉米瘤黑粉病由瘤黑粉菌引起发病,属担子菌亚门,常危害玉米叶、秆、雄穗和果穗等部位的幼嫩组织,产生大小不一的病瘤,是我国玉米上分布最广的主要病害之一。 

    二、发病症状及规律 

    此病是局部侵染病害,凡具有分生能力的任何地上部分幼嫩组织,如气生根、茎、叶、雄穗、雌穗等都可以被侵染发病,形成大小形状不同的菌瘤。幼苗生瘤,生长矮小,苗高一尺左右最明显,受害重者很早枯死;在拔节前后,叶片或叶鞘上产生菌瘤,叶片上菌瘤小,多如花生米大小,常从叶鞘基部向上成串密生;雄花大部分或个别小花形成长圆形或角状菌瘤;雌穗发病在果穗上半部或个别籽粒上形成菌瘤,严重的全穗形成大的畸形菌瘤。菌瘤外表是一层银白亮膜,有光泽,内部白色,肉质多汁,以后逐渐变成灰白色,后期变成黑灰色,最后破裂,散出大量黑粉即冬孢子。 

    病菌以冬孢子在土壤中、地表、粪肥上及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种子表面带菌对病害的远距离传播有一定作用。冬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担孢子,随风雨传播至玉米的幼嫩组织,主要从生长部位侵入,也能从伤口侵入。担孢子产生的菌丝在玉米中生长发育,刺激玉米局部组织细胞旺盛分裂,逐渐肿大形成菌瘤。菌瘤成熟破裂,又散出黑粉(冬孢子)进行再次侵染。冬孢子在玉米生育期内可进行多次再侵染,在玉米抽雄期蔓延最快,形成发病高峰,直到玉米成熟后停止侵染。 

    三、发病环境 

    玉米在全生育期内都可以感染瘤黑粉病,尤其以抽雄前后1个月内为盛发期,如遇干旱,又不能及时灌溉,造成生理干旱,抗病力弱,利于发病;低温、干旱、少雨的地方,土壤中冬孢子存活力高,存活时间长,发病重,因为微雨、夜露就可以满足冬孢子的萌发和侵染的条件;苗期高温多湿、人工去雄作业、虫害及暴风雨过后,造成大量伤口,都会严重发病;连年制种田及高密植田或灌溉时间间隔长,造成水分时少时多,以及偏施过量氮肥,都会削弱植株抗病力,使病害发生较重。 

    四、防治方法 

    1.减少病源 

    彻底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带出田外深埋;进行秋深翻整地,把地面上的菌源深埋地下,减少初侵染源;避免用病株沤肥,粪肥要充分腐熟。 

    2.选育抗病亲本 

    利用抗病自交系配制杂交种用于生产,同时加强品种抗病性鉴定工作。积极选育抗病良种,马齿型玉米较甜玉米抗病,早熟种较晚熟种发病轻。 

    3.农业措施 

    与非禾谷类作物轮作2-3年,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避免偏施、过施氮肥,灌水及时,特别是抽雄前后易感染期必须保证水分充足;及时彻底防治玉米螟等害虫,尽量减少虫伤和耕作机械损伤,人工去雄不要造成大伤口,均可减轻病害。 

    4.化学防治 

    播前10-15天用种衣剂包衣,用2%立克锈干粉种衣剂包衣,药种比0.4-0.5:100,或用3%敌萎丹包衣,药种比0.2:100。在玉米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667平方米 喷好力克3-5克,可较好地预防瘤黑粉病。
 
打赏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