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酸性较强、较粘的土壤,茄科蔬菜易发生白绢病。
一、症状识别:本病主要为害茄科蔬菜的茎基部和根部,病部初呈褐色水渍状病斑,表面生白色绢丝状菌丝体,集结成束,向茎上部呈辐射状延伸,顶端整齐,有时菌丝自病茎基部向四周地面扩展。待病斑扩大环绕茎1周后,地上部叶片发亮迅速萎蔫,叶片变淡,最后整株死亡。根部被害,皮层腐烂,在病根上产生稀疏的白色菌丝。与地面接触的果实也可发病,使果实软腐,表面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体。番茄病株常在烂部上方长出不定根,最后整株萎蔫而死亡。发病后期白色菌丝形成褐色或深褐色菌核。
二、发病规律。菌核在土中越冬,在-10℃不丧失活力,在自然条件下经过5-6年仍有萌发能力。发育最适温度32-33℃,pH5.9最适。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害较重。在田间主要借雨水、灌溉水,肥料等传播蔓延。菜地潮湿、高温,菜株密度大,通风透光不良,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的田块,易发病。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结合整地,每公顷施750-1500千克石灰,把土壤的酸碱度调为中性或微碱性。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沟排水,大棚要及时通风防高温;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集中烧掉或深埋。病株拔后要在病穴处撒石灰,控制病菌扩散。
2、药剂防治。在茄科蔬菜移栽成活后,可用800-1000倍的多菌灵药液或1000-1500倍代森锰锌药液灌根,连续2次,间隔期为半个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