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别名:童参、孩儿参。
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异叶假繁缕)的块根经干燥后供药用。为滋补强壮药,有益气、健脾、生津等功效。治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心悸口干等症。
主要生长栽培区域:太子参原为野生。现生产于江苏和山东临沂地区,安徽省亦有栽培。近几年饮料食品行业亦大量应用太子参,故太子参用量大增。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株高7~20cm。块根多数,直生,呈长纺锤形,外皮淡黄色,疏生须根。茎细弱,直立或上部倾斜,茎方形,节部略膨大。叶对生;叶片倒披针形,中部叶逐渐宽大,上部叶较大,茎端2对叶稍密集,平展成十字状;叶片全缘。花均腋生,有两型。茎下部近地面者花为小型闭锁花,萼片4;无花冠;雄蕊多为2枚;雌蕊1枚;常能形成多数种子。茎顶端花稍大,白色,开时向上直立,后渐下垂,花梗细而长;花萼片5,边缘白色而薄;花瓣5,白色而薄,呈倒卵形,顶端2齿裂;雄蕊10枚,2轮;雄蕊1枚,子房上位,多数胚珠(通常不发育成种子)。蒴果近图球形,种子近球形,深棕色。花期4~5月,果期5~7月(图2)。
【生物学特性】
太子参喜温和湿润凉爽的气候,怕炎夏高温,强光暴晒,气温30C以上生长不良。怕干旱又怕积水。在气温15C以下,地温10C时,仍能缓慢发芽生根。较耐寒,在-17C的气温下可以安全越冬。一般3月出苗,“芒种”前后是植株生长旺季。地下茎逐节发根,块根生长膨大。“夏至”以后,地上茎叶大部分枯黄脱落,进人休眠期。全育期为120天左右。生长期大体上可分四个阶段:
1.萌芽期
在土温10℃时,种根即缓慢发芽、发新根。栽种后,气温逐渐下降,经过越冬到次年出苗为止,此时种参一切生长均靠种根中所贮藏养分来维持。
2.旺盛生长期
3月下旬开始出苗后,植株生长逐渐增快,地上植株分枝,叶片增多增大,块根增多,到6月上旬植株生长量达最高峰。此阶段也是太子参吸收、生长、积累养分的关键时期。
3.块根膨大期
从4月中下旬开始至6月中旬,不仅是块根数量、长度的增殖,也是块根膨大的重要时期。此期加强田间肥水管理,有利于促进与延长植株的生长时间,对提高产量十分重要。
4.夏眠期
太子参生长到“夏至”以后,地上植株部分大部分逐渐枯黄脱落,进入休眠越夏阶段。种根已腐烂掉,新块根在土中彼此散开。
【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
选择排灌良好、肥沃的砂质壤土或壤土。缺乏排灌条件和涝洼积水、重黏土地、砂土、盐碱地都不宜选用,不宜重茬。在“霜降”以前,每亩用腐熟的厩肥、人粪等混合肥料5000kg,标准氮肥50kg,过磷酸钙lOOkg,硫酸钾50kg捣细撒匀。耕地深20~30cm,耙细整平,做成1~2m宽,20~25cm高的小高畦。畦与畦之间留30cm宽、25cm深的沟,平时作为人行道。在高燥少雨地方也可做平畦栽种。
2.繁殖方法
太子参分有性繁殖和分根繁殖。生产上常用分根繁殖。栽种期以“霜降”前后为宜,过晚则天气寒冷,年前不扎根,影响产量。选健壮、芽头完整、参体肥大、无伤、无病虫害的作种根。在畦面上横向开沟深10cm,将适量参种撒在沟内,按株距5~6cm,芽头向上斜栽入沟中,做到种参“上齐下不齐”,芽头离畦面6cm左右。按行距13~15cm再横向开另一沟,将后一沟的土覆盖在前一沟已排好种参的沟里,依此类推。
畦面稍加镇压,整成弓背形。也可在整好的地上,按幅宽1m纵向拉两根绳子,将种根撒于两绳之间,按株距5~7cm摆匀,再由两绳之间取土,覆盖畦面,约6~7cm厚,稍加镇压。每亩用种根40~60kg,在种参来源困难时,可利用种植参地自然落实地面的种子育苗繁殖种参。在参根收刨后整地耙细作畦并适度栽上萝卜青菜等作物。或将种子收集起来,经砂培处理后//致富经www.nczfj.com //,于第二年3月底撒人整好畦内,覆土2cm。
3.田间管理
(1)浇水:
太子参栽种后若土壤干旱,可向沟内放水,俗称“透水”,连续几次,以润透畦面为度。栽后当年不出苗。“立冬”前土壤干旱,可以按以上方法放水灌溉。在第二年春季干旱多风季节应适当浇水,促使根部生长。追肥后要7~10天浇水一次。
(2)培土拔草:
早春出苗后,整理畦沟,将畦边倒塌的土整到畦上,使畦边整齐,有利畦边参根生长。幼苗出土后,如有草须及时拔除干净。5月初植株已封垅,仅拔大草(拔草后不留小土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