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简谈食用菌开放式接种的染杂隐患及防范措施

   日期:2016-07-05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com    浏览:103    
近几年来,食用菌行业逐渐进入专业户规模化、合作社规模化,尤其是工厂化生产模式,开放式接种形式被盲目效仿应用。近日,我们从西峡县食用菌科研中心闫新发老师那里获悉,经过西峡县及周边地区部分菇农近20年的规模产业的调查验证,由于接种季节的温度和湿度,对自然空气中飘附尘埃中的杂菌孢子和致病菌类细菌等有害病菌,在自然温湿度条件下的繁殖密度、传播、漂浮、生命力延续,以及存活的活性影响效果,造成食用菌不同接种条件下,接种后的杂菌污染率呈现不稳定状态,偶尔出现的小环境范围的接种成品率接近箱式接种效果,而大部分菇农接种的染杂率在30%~80%左右,总平均成品率60%左右,严重影响规模产业投资效益,因此影响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速度和社会效益。现将他们用于规模生产的推广经验进行简介,供参考。
  1、染杂隐患类型分析
  1.1 自然空气含带杂菌的染杂途径及措施:常见食用菌的杂菌污染率比较高的季节温度在18℃以上,以25℃以上气温条件下的污染率比较严重。根据观察和大量栽培经验验证,中原地区从“清明”节令开始,随着自然界中绿色植被发芽后的地面绿化,自然空气湿度逐渐增加,空气中的杂菌含量随之增多。如果选用彻底灭菌后的袋料进行试验,在30℃左右自然环境温度条件下,不进行任何消毒和防护措施,实验性打孔接入固体菌种,可以看到“全菌覆没”,全部污染杂菌的现象,简单的试验就可以说明自然空气中含有多种杂菌和致病菌的自然现象。因此,规模化生产反复验证,采用开放式接种的菌棒不污染杂菌的安全系数,经常在30%~85%左右徘徊。有实践经验的栽培者,选择偏低温度时段的夜间、早上、下雨后、严格消毒的房间内接种,也有偶尔出现95以上成菌率的,而偶遇的经济代价实在太大了。
  解决方法:进行严格的接种环境封闭性严密消毒,不允许自然空气自由流通。
  1.2 袋料表面携带杂菌的染杂途因素及措施:经过消毒处理后的塑料栽培袋表面,仍然保留着表面原来粘附的微粒状原料和尘埃,如果在自然环境中降温和存放,就给空气中漂浮的杂菌和病菌提供了温度、湿度、营养兼备的寄生环境,而使袋料表面沉积相当数量的杂菌孢子和致病菌,如果是在封闭的房间内,进行开放式接种,产生的现象是:随着接种后的袋料数量的增加,染杂菌袋料比率也在增多。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袋料表面被压在代了堆垛之间的含杂菌灰尘,经过接种过程,逐渐散发和释放到接种场合,而被接入到接种的空穴里了。
  解决方法:对灭菌后的袋料进行气雾消毒状态下的封闭降温。
  1.3 菌种携带杂菌的染杂因素及措施:菌种携带杂菌的因素,除了具有与袋料表面携带杂菌相同的现象外,还有封口棉塞外壁和其中呼吸的空气、瓶盖丝扣或扎口绳之间、以及菌种培养过程中选杂菌看不到的潜伏杂菌和病菌。例如中心打孔接种的菌种,或者使用低于22℃温度培养的菌种中潜伏的中高温类杂菌和致病菌。
  解决方法有以下几种:(1)用24℃~26℃恒温培养菌种。(2)接种之前,把菌种袋(瓶)放到杀菌溶液中浸透表面和棉塞,封闭表面和面塞内的含杂空气。(3)是仔细挑选优质纯菌种,使用时仔细观察,防止把含杂菌的菌种接入菌种穴。(4)严禁采用开放式接种方法制作菌种。(5)不用老化菌种和含水率偏高的菌种。(6)选用表面接种的菌种,接种时去除2cm表面老化菌种不用。
  1.4 人体活动携带杂菌的染杂因素及措施:接种人员携带杂菌的因素包括:头发和衣服中的自然空气、呼出气体和鞋袜携带的含杂菌病菌尘埃、进入接种环境时随身流入的自然空气、人体皮肤表面携带的病菌等。
  解决方法有这样几种:(1)接种人员选用具有过滤杂菌效果的头罩、口罩、塑料脚裤套、松紧口式工作服并经过消毒,限制体内和衣服中的自然空气自由流通。(2)设置缓冲间,进行衣物消毒和自然空气流通的隔离。(3)在接种人员进入接种环境时,用消毒药雾封闭进口。
  1.5 接种环节常见染杂隐患及措施:接种过程常见染杂隐患(1)接种环境消毒不严格。(2)人员随便出进引入大量自然空气。(3)接种操作程序不经消毒。(4)菌种、打孔锥随便放置。(5)接种的手不经任何消毒措施,或经过消毒后随处触摸(如接种的消毒后之手移动袋料之后不经消毒而直接拿菌种接种等)。(6)采用“一抹净”误导消毒理念,乎略环境空气含带大量未经消毒的自然空气,在拔出打孔锥的瞬间已经进入菌种穴内的污染杂菌隐患 危害性。(7)消毒的药品或器械的实际消毒效果不确切,并无法验证。
  解决方法:设计“无菌化”接种操作程序:封闭接种环境;——采用95%酒精用于袋料接种穴表面消毒;——菌种和打孔锥固定放置到酒精消毒小毛巾的容器中;——接种的手每次拿菌种之前进行一次酒精消毒,消过毒的手指不允许触及菌种以外的任何部位;——接种场地配用臭氧发生器,对工作人员活动和呼出的空气进行现场消毒(需要注意的是:设计专家提示,臭氧消毒方法产生实际效果的时间是60min左右之后)。
  1.6 发菌管理环节染杂因素分析:开放式接种的发菌管理环境温度,以22~25℃为适宜,湿度保持55%~75%为适宜。培养湿度和温度过高条件下,容易在环境中产生浓厚的杂菌滋生条件,有经验的管理员,进入管理环境闻一下气味就知道养菌环境是否有杂菌滋生。尤其是菌种穴直径大于10cm以后,培养环境温度高于25℃,用以造积温成烧菌现象。轻度烧菌的菌丝由浓白色变成米黄色。烧菌后的菌穴中的菌丝抗病能力急剧下降,极易污染杂菌。特别是栽培菌棒采用套袋封口,配用75%酒精及其他消毒药品含水量大于30%进行消毒的,脱袋后容易产生菌种穴黑窝、流黄水、生蛆等现象。其中原因是,菌种表面吸收了消毒后的生于水分和接种环境中的致病菌,脱袋后又吸附大量自然环境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杂菌和病菌而导致。
  解决方法:脱去外套袋时,需要快速通风,让菌种穴表面呈现偏干燥状态,不给后期污染杂菌和病菌提供滋生条件。
  2、 综合防止染杂措施及程序设计要点
  以上分析表明,杂菌污染率升高的主要因素:(1)是菌种携带。(2)是袋料生产过程形成(如微孔和表面携带)。(3)接种人员携带和释放。(4)是操作过程粗糙。(5)是选用消毒药品不当。(6)是管理方法和措施失控。(7)是接种和养菌环境中的空气中存在较多杂菌和病菌等等各种缘故。(8)是缺乏食用菌应用技术与“无菌化”概念的经验。所有防止染杂因素和技术措施的配合,既需要对选用品种基本理论基础的学习和了解,更需要较长时间的反复实践的经验积累。
  所有染杂因素,都是栽培者既无法观察,又无法检测的模糊概念。实际生产应用程序的设计,是根据现实条件和选用措施的可操作性及可靠性的掌握为基础。根据上述分析情况,设计的“开放式”接种的“无菌化”应用生产管理程序如下:
  (1)提前半天或一天“控湿”拌料——解决培养料中杂菌孢子不容易灭菌彻底问题。
  (2)装好的袋料浮水检孔——解决原料粗糙,栽培袋微孔容易染杂问题。
  (3)灭菌后趁热封闭降温——解决袋料表面携带含杂菌问题。
  (4)塑料吊棚全封闭接种——解决大环境“无菌化”控制困难问题。
  (5)吊棚(房间)进口增加“缓冲间”——解决工作衣物消毒和人体带入自然空气消毒问题。
  (6)药雾降尘和封闭接种入口——解决人体携带自然空气含带杂菌问题。
  (7)着装头帽、口罩(用开水津后拧干)、松紧口细布衣服、塑料袋套扎脚和裤口——解决人体携带和释放杂菌问题。
  (8)接种工作台加放臭氧消毒机——解决接种环境中的剩余杂菌和病菌(30min以后的)积累问题。
  (9)采用95%酒精消毒——解决接种穴消毒药剂套袋后的剩余水分为杂菌提供菌种穴表面滋生问题。
  (10)养菌环境用臭氧定时消毒——解决养菌环境滋生杂菌和病菌问题。
  (11)注意事项:① 一个房间的空间容量的塑料吊棚,一次放入接种袋料数量参考6~7个人一次进入接种时间不超过3h为准,因为封闭的接种环境中的氧气供应限制,最长不宜超过3.5h。② 在房里开放接种,门口及其门边缝隙需要用胶带封闭。③ 接种人员应具有健康身体,如果接种过程产生头晕、气短等不良反应的人,护送出接种环境,即可恢复正常状态。
  3、“开放式”接种的“无菌化”效果分析
  上述“无菌化”开放接种程序,是为浙江省机械化实验场——临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工厂化生产秀珍菇、姬菇、白玉菇、杏鲍菇、茶树菇、金针菇而设计的,接种袋料的染杂比例小于2%,首批接种安全系数核定为99.67%。经过2006年以来,该公司一直沿用这一程序进行生产。2007~2011年期间,选用程序中的(1)、(2)、(3)和(9),配合箱式接种的“无菌化”程序,稳定解决了辽宁省盘锦市鼎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河南省三门峡市和灵宝市区的合作社等大型食用菌生产菇场,接种袋料染杂率高而不稳定问题,受过培训的菇场接种安全系数稳定在95﹪以上。并且配合西峡县的农业广播电视分校对规模化产业进行技术辅导,相继解决了规模生产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所到之处,深深受到西峡菇农的欢迎。
 
打赏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