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是食用菌中生产数量最大的品种,据资料,在山东等地的平菇产量约占食用菌总产量的40%以上,并且因其生产性状泼辣、易于栽培、适于地产地销、生物学效率较高等显著特点,被广大菇农朋友接受的同时,也被消费者所普遍喜爱。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平菇栽培技术广泛普及以来,平菇栽培中的病害问题始终困扰着广大菇农,尤其近十年来,诸如发菌期污染、出菇期病害、出菇期的二次污染等生产中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食用菌产业的顺利发展。由于病害防控技术研究的严重滞后,菇农对于病害杂菌的防治没有系统的认识和相应的技术措施,加之一些不良厂商为迎合部分人“贪图便宜”的心理而滥制某些“很便宜”的药物,以及部分技术人员采用“高毒药物”为核心的“特效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导致了“用药不少、病害依然,残留严重”的严重后果。
据笔者长期的实地观察、试验以及接受咨询的经验,近年来平菇生产中多发性的主要病害,根据其生产阶段,可将之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子囊菌病害和生理性病害四大类,二者在总体上难分数量,其危害程度以一类(真菌性病害)、三类(细菌性病害)为甚;体现在栽培群体上,初入行1~3年的以第一类中的杂菌污染和第四类(生理性病害)损失居多,栽培10年左右的菇农则以第一类中的菇期病害和三类病害为甚。笔者连续多年进行的观察分析证明: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即可对病害进行有效的防治,很多时候,不一定要使用化学药物,或者说,使用化学药物不一定有效。总结十几年来笔者的研发工作经验,应该可以对菇农朋友有所帮助,或者,对专业工作者如科研、教学等战线的同行亦有所相应启发。
1 病害的基本分类 食用菌生产中的病害品种较多,我们根据病害的病原种类、危害程度等,将之概括为四大类型,即:
1.1 真菌性病害 发菌期间的杂菌污染以及出菇期间的多数病害,大多为真菌性病原菌,除污染中的木霉、曲霉、毛霉、根霉以及熟料生产中最为严重的链孢霉外,对子实体生长形成危害的多数病原菌,如双孢蘑菇软腐病、双孢蘑菇干泡病、香菇烂筒病等,均为真菌性病原菌。这是生产中常见、多发的杂菌病害,只要方法得当、药物对症,一般可以予以杀灭或抑制,尤其预防效果最佳。
1.2 细菌性病害 其中包括芽孢杆菌、荧光假单孢杆菌以及托兰斯假单孢杆菌等,在发菌和出菇期间均可形成危害。细菌的最大特征是无菌丝形态,菌落不规则,污染基料或侵染子实体后,可使基料停止发菌、菇体短时间死亡,基料或菇体发出恶臭味。细菌是常见的病原之一,实际危害较之真菌性病害的程度稍差,但其蔓延速度快,由于重视程度不够、药物不当等因素导致,所以,实际生产中的损失不亚于真菌性病害。
1.3 子囊菌类病害 其中主要有平菇的核桃肉状菌、大纽扣以及盘菌等;草菇的小菌核病,鸡腿菇的鸡爪菌等等。该类病原菌及其表现的病害,截至目前,尚无有效药物防治用,只是采取综合措施予以预防、采取物理措施予以抑制或灭杀。
1.4 生理性病害 该类病害,应该将之归类于条件,包括菇菌的生长环境、温候以及管理等,而不是病原性病害,只是为了表述方便而放在病害之中的。该类病害,只要认真分析栽培品种和出菇季节的温候条件,并予以调整子实体所处的环境因素等条件,即可得到很好的效果,无需使用任何药物。
2 病害防治的基本原则
第一,病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坚持“以防为主,防治并重”的原则,防则到位,治则彻底。
第二,药物的使用原则:选择低毒、低残药物、不对子实体直接用药。
3 病害防治的基本措施
3.1 主辅原料的选择和处理 第一,原料,应本着就近选择、避免长途运输的原则,严防霉变原料混入。第二,辅料:不以价格为选择依据,而应将质量置于首位。第三,棉子壳原料可以生料栽培,秸秆类原料必须予以发酵处理,工业废渣类如中药渣、沼渣、木糖渣等应予发酵料或熟料栽培,全部原料均可进行熟料栽培。第四,覆土材料:企业化、产业化运作,应采购草炭土资源,以保障生产效果;批量化生产,可以自制营养土、砻糠土、腐殖土等,并喷施300~500倍百病傻和800倍辛硫磷杀菌杀虫处理,不使带病虫入棚。
3.2 环境因素的净化处理 清理环境,并移除诸如垃圾堆、粪堆,清理诸如水沟、厩厕、杂草等,其次,对菇棚200m内的环境喷洒500~800倍多菌灵及1000倍氯氰菊酯溶液。
3.3 菇棚的消杀处理
第一步,清理菇棚卫生,按照栽培模式整理地面,确定消杀后不会再予整理或改变。
第二步,对棚内喷洒300~500倍百病傻溶液,地毯式喷洒;密闭菇棚,卷起草苫,任其日晒,高温闷棚。
第三步,1~2d后,再喷施200~300倍的赛百09溶液,继续晒棚。上述用药的具体浓度和数量,应根据菇棚及其所处环境的情况而定,一般食用菌种植新区的用药可予适当减少,或降低浓度。
第四步,高温闷棚2d后,打开菇棚,按1m250g的用量撒施石灰粉。粉尘落定后,即可将播种后的菌袋移入,进入发菌期。
3.4 发菌阶段的综合防治 菌袋发菌期间,通过人体、通风等渠道,不可避免的进入某些杂菌或虫害,应该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以达防患于未然的目的,主要措施有:
第一,根据温度,每3~7d喷洒一遍杀菌药物,以杀灭或抑制病原菌。如气温20℃以上时,可以3d左右喷施一次,10℃以下时,可以7d左右喷施一次。
第二,根据季节或环境等条件,发现有菇蚊菇蝇类成虫飞舞时,立即喷施1000倍氯氰菊酯溶液,以求彻底杀灭,不留后患。
第三,出现诸如木霉、曲霉、毛霉、根霉等杂菌污染后,应将之移出培养室,污染初期可对污染点注射200倍赛百09溶液,较重者应予脱去塑膜,喷洒300倍赛百09溶液后,按干料重2%的比例拌入石灰粉,晒干后可进行二次利用;或者,建堆后用泥巴进行密封发酵,3个月后即可作为有机肥下地。
第四,发生特殊杂菌——链孢霉后,建议采用赛百09药物200倍液进行空间喷雾,一则避免其孢子飞扬,二则使孢子团表面湿润,便于移出;使用方便袋将菌袋自上而下扣住并包起后移出培养室;集中使用10%石灰水湿润后进行挖瓶或倒袋处理,随后将废料予以密封或投入锅炉予以焚烧。
3.5 出菇阶段的综合防治 对出菇期间的病害,主要防治措施有:
3.5.1 真菌性病害 如褐腐病、褐斑病、软腐病、萎缩病等,应采用对症药物予以有效预防和集中杀灭,以防死灰复燃:
——严格进行环境及菇棚消杀,具体方法同前述。
——进行覆土栽培时,对覆土材料处理同3.1。
——拌料及基料处理场所,事先用800倍多菌灵(纯粉)溶液、300倍赛百09溶液等药物进行喷洒杀菌。
——出菇期间进行预防性用药,每3~7d喷洒一次500倍百病傻溶液,或与300倍赛百09溶液两种药物交替使用,以防病原产生耐药性。
——发生病害后,立即停止喷水,降低湿度,清理病区,并喷洒300倍左右百病傻溶液,或直接用赛百09药粉等覆盖,覆土栽培的,可填充新土;染病菌袋及时清出菇棚,方法参照3.4。
3.5.2 细菌性病害 如黄菇病、斑点病等,应予药物预防与集中杀灭相结合,并应加强菇棚的通风管理:
——药物预防,方法参考3.5.1。
——清理掉病菇,菇棚内地毯式喷施300倍黄菇一喷灵即可有效杀灭;感病达到10d左右时,如棚温较高,很有可能形成交叉感染,而一旦有真菌性病原菌侵染后,单纯喷施黄菇一喷灵则效果不甚理想,可在次日再喷施一次百病傻400倍液,并加强通风管理。
——对斑点病,发病初期可喷施1000倍漂白粉溶液,连续两遍,并加强通风,发病较重后,应适当加大浓度,最高100倍;也可喷施黄菇一喷灵。
3.5.3 子囊菌类病害 如胡桃肉状菌、大纽扣病等,应予药物在先、而后集中处理的措施,并应加强对菇棚的药物加物理预防:
——尽量采取不覆土的立体栽培方式,以避免与土壤接触。
——原发病区,可使用100倍赛百09与180倍的硫酸铜联合处理菇棚,并同时处理拌料场所,尽量避免病菌孢子进入基料。
——覆土栽培时,如无草炭土,自制营养土、腐殖土等可用时,起码应采取客土措施,并采用药物处理,适当调整pH8。
——发菌及出菇期间,坚持预防性用药,参见3.5.1。
——发病初期,将覆土连同基料扩大5cm范围挖除,清理出棚,焚烧处理。
——发病中后期,摘除子囊果,挖除基料,喷洒100倍赛百09溶液和150倍等量波尔多液。
3.5.4 生理性病害 如菜花菇、珊瑚菇、瘤盖菇、蓝边菇、喇叭菇、“鸡腿菇”等,应在提高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用心留意天气预报、加强菇棚的控温水平,有条件的应强化菇棚的装备水平。
——科学协调菇棚中温、气、水三者关系,降二氧化碳浓度至0.1%~0.05%。
——根据栽培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创造条件,进行适当的管理。
——如喇叭菇、菜花菇的发生,有时可能与药物有关,因此,首先应当禁止在基料中加入不明成分的药物;其次,不在菇棚内使用敌敌畏等药物;第三,菇棚周围亦不得使用敌敌畏类药物,以免药味入棚、最后,实施器具专用制度,尤其不要使用喷施除草剂、敌敌畏等药物的喷雾器用于菇棚内的保湿或喷洒三维精素等。
4 病害防治的辅助措施
4.1 辅以物理措施 如药物闷棚,即是高温辅助,可使药物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作用,由于药物的充分分解,从而在达到最佳防效目的的同时,并有效避免了药物的残留。
4.2 药物配合问题 主要有药物自身的有效配合和药物加方法的配合两大问题,前者除可达到“1+1>2”的防效作用外,并可避免乱搭配导致药物失效的现象,再如酸性药物不能与碱性药物相混,后者如辛硫磷因“见光分解”特性而不能用于表面喷施的方法等问题。
4.3 药物间隔时间 任何一种药物都有一个使用的时间间隔问题,应予仔细阅读说明书或咨询技术人员。
4.4 药物的安全期 包括药物自身的有效期、用药后的安全期等等,属于基本常识类内容,不予赘述。
4.5 器具专用制度 喷施药物的喷雾器应建立“专用”制度,尤其不得与喷洒清水或营养类物质的器具相混,以免无意中导致药物残留。
5 提醒与建议
善意提醒一:坚持“绿色”概念,不要使用尤其不要盲目使用某些“新药”。据笔者所知,山东、河北以及陕西等地,近年来不少外来技术员所推崇的“绝招药物”,部分杀菌药物实际就是甲醛,该药物的实际价格非常便宜,但杀菌效果的确令人满意;但是,甲醛为高毒高残药物,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致癌性,食用菌产品中不允许有任何吸收或故意添加的甲醛成分,而其子实体中含有的微量化合物甲醛,是其细胞在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化合甲醛,经过水洗、烹调后自然消失,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善意提醒二:坚持“绿色”防治,拒绝高毒药物。据山东、河北等地部分菇农反映,有个别技术员为达到杀虫目的,使用高毒药物拌料,笔者感到十分震惊。笔者认为食用菌生产中的虫害防治,应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主,必要时可予化学药物杀灭,如菇期结束后集中喷施氯氰菊酯1000倍液予以一次性杀灭,而不允许使用任何高毒高残留药物,以保障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良性发展。
友好建议一:提倡“使用安全药物,安全使用药物”,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为生产绿色乃至有机食用菌产品奠定关键基础。
友好建议二:提倡技术的与时俱进,尤其不要满足于一时一事的成功。多看书学习、多与同行交流、多咨询相关专家,都是很正常的学习渠道,要知道:病害是在不断提高抗性的,我们的生产技术一定要跟上发展,否则,不进则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