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邳州市大蒜产业迅猛发展,种植面积由20世纪70年代的3333公顷发展到2004年的3.3万公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大蒜产区和全国标准化优质大蒜生产示范县(市)。但随着大蒜栽培面积的扩大,连作年限延长,各种病虫害发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大蒜心腐病的为害逐年加重,严重影响大蒜产量和品质。
1 发生规律及为害症状
①发生规律 2002年2月下旬在车夫山、宿羊山两镇零星发现,2003年扩展到5个镇,发病面积1667公顷,2004年达5333公顷,种植大蒜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种完大蒜到翌年2月下旬开始见病,发病高峰3月中下旬,4月上旬发病盛末期,个别田块年前11月初见病,发病株如不及时防除则整株死亡。
②为害症状 初步鉴定为细菌性病害。大蒜受到病害侵染后表现为生理性失调生长,叶尖向里变暗褐色;整株粗缩,不向上伸展;生长点(基部)软化腐败,基部膨大且柔软,由内而外腐烂,散发出鱼腥恶臭。
2 发病原因分析
①充足的菌源是发病的基本条件 从零星发病上升到主要病害仅3年时间,说明田间菌源充足,特别是2003年大蒜整个生长期雨水充足,田间温湿度利于病害发生,大蒜行情一路低迷,蒜农顺其自然不加以防治,田间菌源累积,加上大蒜头本身带菌,以致2004年病害更加严重。
②降水等气候因素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据观察,该病菌在4~39℃均可生长,发病主要原因是湿度,2月下旬至3月上旬多雨,田间连降2~3天大雨后晴天温度回升,田间开始见病,且迅速蔓延,一星期内病田率、病株率分别上升8%和1.9%。另外,年后灌溉病害加重,据2004年3月20日调查,同类田块灌水与不灌水病害差异较大。
③其他因素 从调查结果分析,偏施氮肥或过量施有机肥,发病重;大蒜品种中大白蒜发病重于红皮蒜;早茬蒜重于晚茬蒜;未浸种蒜重于浸种蒜。
3 综合防治技术
3.1 农业防治
①复壮、培育壮苗 大蒜易退化,种2~3年后选择地理差异和栽培条件差异较大的地区进行换种;选蒜种时,要剔除伤瓣、烂瓣、发软瓣、无芽瓣、病瓣,选大的蒜头、蒜瓣作种,培育壮苗,提高抗病能力。
②栽培措施 高畦深沟确保汛期田间排水畅通。适期播种,多施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每667平方米施优质腐熟土杂肥3000~4000kg作基肥。
3.2 药剂防治
①蒜种消毒 用大蒜脱毒王80ml对水100kg,浸200kg蒜种6h左右,捞出晾2~3h后播种,播种时每667平方米用3~4kg大蒜重茬剂拌细土30kg撒施,进行土壤杀菌处理。
②田间喷雾 大蒜发病初期后先拔除病株,每667平方米用20%龙克菌(噻菌铜悬浮剂)60~90g对水40~60kg喷雾。连续防治2~3次。若用药后遇雨,雨后立即补喷,应上下喷匀,防效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