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食用菌的毛霉种类很多,最常见的为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us)、大毛霉(M.muccedo),俗称长毛菌,其在高温、高湿度以及通风不良的条件下生长良好。毛霉菌可污染平菇、...
危害食用菌的毛霉种类很多,最常见的为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us)、大毛霉(M.muccedo),俗称长毛菌,其在高温、高湿度以及通风不良的条件下生长良好。毛霉菌可污染平菇、蘑菇、香菇、草菇等多种食用菌菌种。
危害症状
一旦受毛霉感染,在培养基表面形成灰白色菌丝,因菌丝长生速度极快,不几天就占领了食用菌生长所需要的整个空间,到后期在菌丝表面形成许多圆形黑色小颗粒体。栽培袋被污染后,培养料上长出粗糙、疏松发达的营养菌丝,初期为白色,后变为灰色、棕色或黑色,条件适宜时,不到一星期在培养料内外布满了毛霉菌菌丝,使料袋变黑,导致料面不能出菇。
形态特征
菌丝体发达,分枝,无隔膜,呈棉絮状。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孢囊孢子椭圆形,淡黄色,单胞。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
发生规律
毛霉在稻草、堆肥以及植物残体上均可生存,孢子成熟后随空气气流飘散传播,培养料、接种室等消毒不彻底或不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接种制种,均有被毛霉污染的可能。基质表面只要湿度合适,孢子就能萌发生长出菌丝,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成长快、蔓延迅速。菌种被感染,成品率降低;茹床上发病,产量受到严重影响。
防治方法
注意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培养室周围及栽培地清洁,及时处理废料。接种室、菇房要按规定清洁消毒;制种时操作人员必须保证灭菌彻底,袋装菌种在搬运等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严防塑料袋破裂;经常检查,发现菌种受污染应及时剔除,决不播种带病菌种。如在菇床培养料上发生毛霉,可及时通风干燥,控制室温在20~22℃,待杂菌抑制后再恢复常规管理。调节pH,适当提高pH,在拌料时加1%~3%的生石灰或喷2%的石灰水可抑制杂菌生长。药剂拌料,用干料重量0.1%的甲基托布津拌料,防治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