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影响牛群繁殖率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日期:2016-08-04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com    浏览:106    
造成牛群繁殖率低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多数农村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不重视牛的选种选配。在相当一部分农村看不到一头像样的种公牛,长期采用近亲的、不成年妁小公牛进行乱交乱配,造成牛的品种逐渐退化。 

    2.病多与缺草问题突出。病多的表现是:营养缺乏症与寄生虫病并存的多,有的常年劳累过度、吃不饱、膘情差等原因,造成不能正常发情或者假发情,配种不能受胎。 

    3.牛群质量差,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近亲繁殖的牛多、小个子牛多、瘦弱牛多,没有及时出栏淘汰,这几种情况几乎要占整个牛群的一半。此外,能繁母牛比例小,除去老母牛、不孕母牛、有病母牛和后备母牛,真正能繁殖的母牛不到整个牛群的30%。 

    4.养牛户缺乏科学养牛知识,不懂得母牛的发情规律,不能鉴别各个发情期的发情表现,常常错过适时的配种机会,失配情况较为普遍。 

    5.有的地方对发展畜牧业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最主要的表现是投入不足,组织不力,没有制订选留种畜、饲养种公牛、配种、繁殖、检查、评比等奖励政策去调动群众的养牛积极性。 

    针对上述影响牛群繁殖的各种因素,提出如下改进措施: 

    首先,做好种公牛的选留和饲养管理: 

    一要改变用小公牛配种的落后习惯,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按1∶20~25的公母比例选留种公牛。必须选高产牛(3年两胎或两年1胎)的后代做种,而且要具备本品种应有的特征、特性,体质健壮,发育良好。 

    二要抓好后备公牛的培育:①对后备公牛必须保证6月龄内的正常哺乳和早期补料;②断奶后要注意精料和粗料的合理搭配,并继续补加精料;③不要随群放牧,严禁早配、乱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④要注意增强人畜亲和,防止种公牛养成懒惰、暴烈和胆怯的习性,否则,不好管理利用。 

    三要加强成年公牛的饲养管理:①要保证日粮饲料的多样搭配,使种公牛始终保持不肥不瘦的体况;②要及时带上鼻环,便于调教和牵引配种;③要求单圈拴系饲养,每天上、下午安排1~2小时的舍外运动;④经常刷拭皮肤、按摩睾丸,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性机能活动;⑤配种后要适当补充精料和动物性蛋白饲料,如鸡蛋等。 

    四要提高种公牛的利用能力:①种公牛的配种年龄必须掌握在1.5岁以上;②掌握好适当的利用强度。如果采用人工授精,一般应掌握1.5岁的种公牛每周采精1~2次,2~3岁时每周2~3次,3岁至7岁时每周3~4次,8岁以后减为每周1~2次。采用本交方式的,不能天天交配,连续配种2~3天后要休息1天。但长期不用反而性欲下降。③种公牛的利用年限一般以到9岁为宜,因此到7~8岁左右就要及时选留接班种公牛。 

    其次,调整牛群结构,加强能繁母牛的饲养管理。一般认为,膘情与发情、受胎是呈直线相关的,因此必须做到: 

    一要提高母牛体质,消灭3类膘,及时防治母牛不孕症,保证能繁母牛正常发情排卵; 

    二要增强对母牛各个发情期的识别能力,做到发情的第二天适时配种,提高受胎率,消灭空怀,防止流产; 

    三要安排好配种季节,以秋配为主,春配为辅,提高犊牛成活率; 

    四要及时淘汰老残牛、不育母牛,努力提高能繁母牛在牛群中的比例(争取达到60%左右)。

    第三,认真解决缺草问题: 

    一要加强草原建设,提倡对天然草场明确使用和管护权,普遍实行分区轮牧、人工除杂、补种牧草等措施,提高草场质量和植被利用率。 

    二要逐步采取部分牛群舍饲和半舍饲模式,实行“封山育草,割草喂牛”制度; 

    三要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和盐水喷草等饲料调制技术; 

    四要坚持储备冬草和在夜间投草的制度; 

    第四,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制定饲养种公牛、配种、繁殖等评比奖励政策开展技术承包和繁殖率竞赛活动,调动农民养牛积极性。 
 
打赏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