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动物的血红蛋白由于其结构中心有铁,故呈红色;植物则在叶绿素结构的中心有镁,所以呈绿色。因此,缺镁时叶绿素减少而变黄色,光合作用下降,糖类或淀粉减少。
镁不仅具有促进碳水化合物合成与体内转换的作用,而且还起到促进磷在体内移动的作用。在缺镁条件下,对土壤施磷也不易被作物吸收,可如果同时施镁,则显著促进磷的吸收。
当对水稻施硅酸时,如果单独施用就不能增强对稻瘟病的抵抗力,但如果同时施镁就能够促进硅的吸收,而且防止稻瘟病发生。这是因为镁不仅可以促进硅的吸收,而且可以使作物健壮。
2. 症状
因为水稻的缺镁症不明显,所以经常被忽视。插后3~4周,从下位叶叶尖处出现条纹状黄化,叶片从叶舌处垂直下垂。但黄化现象随下部叶片的枯死而逐渐消失,到分蘖盛期已不明显。但缺镁严重时,下位叶常于叶枕处折垂,塌沾水面,叶缘微卷;穗技梗基部不实粒增加,导致减产。
3. 发生原因
①土壤耕层浅,质地粗,淋溶强,供镁不足。
②长期不用或少用钙镁磷肥等含镁的肥料。
③大量施用氮肥和钾肥,植株长生过旺,由于稀释效应和钾对镁的吸收拮抗作用,导致植物体内镁的缺乏。
4.防治方法
(1)叶面喷施。叶面的吸收镁效果好,如果发现缺乏症,则尽快将1%~2%硫酸镁溶液叶面喷施,连续喷施2~3次,间隔时间为7~10天。
(2)合理施用镁肥:①选择适当的镁肥种类。常用的含镁肥料主要有镁的硫酸盐、磷酸盐、碳酸盐、氯化物及氧化物等。如硫酸镁(含Mg6~19.9%)、水镁矾(20%)、泻盐(16.3%)、硫酸钾镁(6.6~9.4%)、钾镁肥(12%)、氧化镁(25.6%)、菱镁矿(27%)、白云石(10~13%)、磷酸镁铵(14%)、钙镁磷肥(9~10%)等。镁肥种类的选择一般以土壤条件和作物种类为依据。酸性土壤上宜选用碳酸镁和氧化镁;中性和碱性土壤上宜选用硫酸镁。水稻以选用氯化镁为好。②确定合理的镁肥用量及施用方法。镁肥应尽量早施。作基肥时每667m2用量(以MgO计,Mg%×1.67=MgO%)为3~3.5kg左右。
(3)控制氮钾肥用量。氮肥,尤其是铵态氮肥施用,不仅抑制水稻对镁的吸收,同时由于稀释效应,易引起缺镁的发生;过量钾对镁的吸收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因此,在供镁能力较弱的土壤上,要严格控制氮肥、钾肥的用量,避免发生缺镁症。
(4)改善土壤环境。水稻缺镁症多发生在有机质贫乏的酸性土壤上。因此,土壤环境的改善对防止缺镁症的发生有明显的作用。施用石灰,尤其是含镁石灰,或直接施用白云石粉,既可中和土壤酸度,又能提高土壤的供镁能力。施用有机肥,可促进水稻根系对镁的吸收,防止缺镁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