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冬之后春茶高产施肥的研究
——湖北吉祥配方肥业总工程师熊宏武
一、冷冬后的春茶市场
2008年50年一遇的南方冷冬,南方茶叶大面积的受灾。根据不完全统计有1/5的茶树达到5级冻伤,2/5的茶树在常规种植技术很难快速恢复生机,所以专家们才很保守的说:春茶减产1/4。大多数专家认为:2008年春茶市场是个低产、高价的市场。低产是因为减产。高价一是减产,特别是因为恢复难度,使明前茶减少40%以上;二是冷冬杀死大量病虫害,极大的提高了土壤有机活力,使茶树干物质含量提高20%以上,在质量大提高和产量大下降的条件下,春茶价格起码要上涨10%以上,特别是高端明前茶要在20%以上。
二、冷冬后的茶树就真不能高产了吗?
专家上述判断,就是基于茶树生长特性和现有的茶树种植技术。
(一)从茶树生长特性来说:茶树是中、浅根系作物,比柑橘这类深根系作物还怕低温。毛细根70%生长在2-10cm土壤层内,而柑橘却生长在20-45公分土壤层内。当地表温度在-3度时,10cm以上土壤温度在-2度以下,茶树的毛细根冻死概率在30%以上;当地表温度0度时,10cm以上土壤温度在2度左右,茶树的毛细根处于休眠状态;当地表温度3度时,10cm以上土壤温度在5度左右,茶树的毛细根处于半休眠状态;当地表温度高于10度-18度时,10cm以上土壤温度在12-19度以内,茶树的毛细根开始恢复生机,吸取20多种矿物质,特别是叶绿素转化的蛋白酶在嫩叶上聚合最多,使得明前茶以鲜嫩清香成为高端茶之首;当地表温度过20-30度时,10cm以上土壤温度在21-33度内,茶树的毛细根处于最佳的营养吸收状态,茶树在这一温度条件下,茶叶生长最佳,多达40种以上的矿物质在嫩叶上聚合,是春茶胜过夏、秋茶的唯一条件;当地表温度高于30度时,10公分以上土壤温度在33度以上,茶树的毛细根处于亢奋状态,是茶树光能转换的最高点,这时茶叶产量与质量最高,但也极易老化。正是茶树这些生理特征,使专家判定:高达15天以上的-3度以下温度后,在春分-清明这段时间,就是地表温度日平均积温达到15度以上,由于昼夜温差大于5度以上和毛细根自身的修复能力,决定了茶树靠自我修复能力恢复,需要过了清明,可等茶树恢复了,明前茶上市季节也过了,所以春茶上市推迟10天。
(二)从茶树现有种植技术来说:中国的茶树技术虽然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从总体来说还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以下,基本处于落后的传统种植技术。中国的种茶技术,重产量不重质量;重加工,不重鲜叶干物质含量。在近5年的茶叶大发展时期,只反映出产量和包装的提高;茶叶的价值增殖靠的是加工、包装与营销,而不是靠茶叶本身的质量。可一遇冷冬,不重视茶树的干物质含量的传统种植技术,就显示出自己的不足,春分后,大量受冻的茶树仅靠三元素颗粒肥和农家肥的营养,是不可能恢复茶树毛细根的机能地。因为:一、我们现在的种植技术以施三元素(氮、磷、钾)基肥为主,以尿素和单元素微量肥的追肥为辅;茶园管理与防治病虫害为主,以采摘带修剪为辅。二、我们的茶场没有成为真正的茶场,以向农民收鲜叶再加工为主,功夫用在茶叶的加工、包装与销售上,没有形成创造高质量茶的意识,所以整体上对农民没有质量要求,在这一大环境下,农民当然是也简单越好,也就失去了提高种植技术的源头。
专家的判断基于以上两个方面当然正确。可在这么好的市场条件下,我们真得在冷冬后,春茶特别是明前茶就不可能高产了吗?回答是:科技使之可能。
三、明前茶保产、增产的科学依据
冷冬之后,春茶特别是明前茶增产的科学依据是:
(一)有15天的15度以上的日积温天气,是高产的前提。
根据湖北气象资料:湖北3月平均气温是8-13度,2007年3月茶叶主产区是10-11.4度,下旬温度高达30度。2007年到4月1-4号平均温度在12度以下, 极端温度在0.5-7度(寒潮),4月平均温度13.2-17.5度。2007年3-4月平均温度比历史高0.2-1.9度之间。根据资料推算:2008年明前茶生长的关键时段春分-清明(3月20号-4月4号)的15天期间,按2007年3月下旬23-32度下降6度左右计算,平均温度在17-26度之间,4月1-4号在0-5度之间。按茶树最低的光能转换系数0.10计算,温度可以确保茶树亩产500公斤鲜叶,再X40%光能系数利用率,得出湖北主茶区有生产200公斤/亩以上鲜叶的可能,2008年与往年暖冬产量相同。用湖北温度为例,是因为湖北是海拔最高的南方茶区,也是最靠北的南方茶区。既然湖北有保产、增产有可能,在温度保证的前提下,南方其它省的明前茶保产、增产就自然可能。
(二)茶树的生长特性,确保了明前茶保产、增产的可能。
茶树是多年生喜阴喜湿富营养植物。其生理特性是:依靠毛细根从土壤里吸取无机矿物质,依靠树叶吸收占树体85%以上的碳、氢、氧和占15%以下的其它矿物质(主要14种:氮、磷、钾,钙、镁、硫,锰、钼、铁、锌、铜、铝、硼),而获得能量;再通过叶面进行光能转换,转换率在0.15-5.5之间。转换过程是:毛细根将所获能量(矿物质)输送到树茎干的节枝上,再由节枝将氮与铁、铜、锌为主的矿物质输送到叶面,在叶面通过光合作用生成叶绿素,再输回节支内,转换成蛋白酶。蛋白酶就成了茶树的胃液,来转换其它高达40种矿物质与光进行能量转化而生长,所以茶树是用根系和叶面来获取和转化能量的。但根系与叶面系这两大系统在矿物质吸收上各占多少比率,笔者没有查到资料,也就只能用模糊概念都重要而暂定。
笔者为了研究茶树的吸收特性,专门做过毛细根试验(以下均为地表温度):
1、秋季斩断的毛细根,在初春月平均温度10度以上,开始自然恢复,日温度到 了13-20度时,自然恢复需要15-20天,在夏季(月平均温度35度以上)自然恢复只需要12天。
2、秋季用尿素、复合肥和农家肥根施,对毛细根生长没有明显作用,用尿素叶面喷施在春分后可提前1-3天;用复合肥叶面喷施在春分后可提前2-5天。
3、秋季用全效水溶肥料(含人工能提供的13种元素)按1:15倍液叶面喷施,一亩5L/壶,春分后可提前4-9天。
经过三天一切片显微镜观察对比试验的结果,发现:茶树毛细根的作用与茶叶叶面的作用如下:
1、毛细根在恢复时,叶面一是聚合叶面和茎枝元素进行光合作用生成养分,保证茶树正常生长;二是向下输送和提供毛细根恢复的营养。
2、我把叶都剪掉后的试验说明:毛细根自然恢复主要靠叶面转递的营养,没有 叶面传递的营养后,自然恢复期长达40天以上。
3、毛细根恢复的主要条件是温度11-34度,湿度65%以上,营养元素只有在温度、湿度达到的前提下才有促进毛细根快速生长的作用。
4、加速毛细根生长的营养必须全面平衡,符合矿物质营养学三个定理,没有综合平衡的营养元素,一样对毛细根恢复作用缓慢。这是尿素、复合肥、农家肥根施或叶面喷施后,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
四、全面平衡的科学施肥,是春茶保产、增产的保证
虽然我们知道了在冷冬之后,春茶有保产、增产的可能,但这也只是个可能,如果我们想要抓住2008年春茶大好市场,还必须引入《全面平衡》的科学施肥概念,导入茶树营养学种植技术,因为这才是春茶保产、增产,提高品质的保证。为什么?(茶树营养学种植技术将用专文讲述)
(一) 今年被冻死的茶树,有70%的是可以救活
毛细根是茶树主要吸收营养元素的器官之一,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全靠毛细根吸收,没有毛细根,茶树就会死亡,更谈不上茶树的生长。毛细根因为细小,又多在2-10cm的土壤层内生长,所以冷冬一来,最先受冻的就是毛细根。茶树受灾的主要是毛细根受灾,而主根不到-10以上是冻不死的。所谓冻死的茶树,基本上毛细根冻死(在黄河以北主要用堆拢加厚根部土壤来保证茶树过冬)而不是主根冻死。根据笔者研究,南方茶树只要主根生长到15-20公分内,有20%的毛细根也随主根生长到这个土壤层内,只要地表温度在-9度以上,就不可能冻死,而2008年的冷冬最低温度在-8度以上,所以被冻死的茶树,有70%以上是毛细根冻死60%以上,在这个条件下冻死的茶树,是可以救活的。
(二)颗粒化肥、有机肥、农家肥的营养元素满足不了茶树的生长需要
要想救活茶树和确保茶树正常生长,就要为茶树提供生长的能量营养,而不是尿素、复合肥、有机肥、农家肥及部分单元素的叶面肥。这些肥有个先天不足:就是营养元素不平衡、不全面。学过植物学的都知道《矿物质营养学》,都知道矿物质营养学的三个定律。按照三个定律我们就知道上述肥料全部不符合三个定律,所以不可能满足茶树的正常生长需要。
比如尿素是氮。氮的作用是生成叶绿素后转化成蛋白酶,起到胃液作用后再转化其它营养元素。现在是以偏施氮肥为主,带来报酬率递减效应不说,还带来春茶鲜叶氨基酸含量低(3.5以下),茶多酚含量低(12%以下),使春茶质量大大下降,有的下将到连揉捻都揉不成型,更谈不上有三道以上的茶香了。
比如复合肥,它必须有水才能溶解,就是在有水的条件下溶解后,还有54%以上的残留物留在土壤里结田。所溶解的氮、磷、钾三元素,是统一配方而极不平衡,利用率仅25%左右(茶树氮-磷-钾比率:1:0.28:0.66)。复合肥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溶解温度必须高于25度才能在5小时内溶解,可茶区在3月分很少有连续5-8小时的2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所以不起作用。
单元素叶面肥和有机肥、农家肥的营养元素都是单一和低含量的,比颗粒化肥更不平衡,不可能帮助毛细根恢复机能。特别一提的是,有机肥和农家肥营养元素含量极低,特别在所谓的有机茶园普遍推广,不仅使产量下降,更使茶叶的干物质含量下降,偏施之害,是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了。
(三)只有全面平衡的营养元素,才能快速恢复毛细根的生理机能
那什么样的肥,才能对冷冬之后的毛细根恢复机能有效呢?只有全面平衡的营养元素——全效水溶肥料,才能快速恢复毛细根的生理机能。因为:
1、是唯一按矿物质营养学三个定律配方和生产的化肥。
2、是唯一按茶树季产百公斤鲜叶,所需13种全营养元素的量来平衡配方。
3、是唯一用国家专利《水中和工艺》生产的,从工艺上保证了不含非营养物质,不含残留物和重金属,是绿色的洁净化肥。
4、是用水包裹13种营养元素的全面平衡的肥料,肥效比不全面、不平衡的元素肥料要高50%以上,使用方便简洁;一亩春茶在明前只需要一壶(5L),明前后每采摘一遍后再用一壶,四道春茶只需要4壶即可,全部成本只有100元。全效肥还极大的提高了茶树的综合能力,所以可以防治常规病虫害。
虽然笔者用全效肥只做了一次毛细根恢复对比试验,但仅这一次就可推出:“只有全面平衡的营养元素,才能快速恢复毛细根的生理机能”这一结论。这一结论的后续支持是,笔者又做了夏茶、秋茶的叶面喷施对比试验,试验面积2亩,亩用量2壶,兑水率:肥1:水30;仅夏茶一遍的采摘就增产100公斤/亩鲜叶,10x10cm 5处平均的秋茶发芽数是53芽,百芽克重是15克,氨基酸含量是4.1以上,茶多酚含量是22以上。2007年11月8号,我还做了6亩茶园秋基肥实验(海拔800米,大雪15天平均温度-4度,极端温度-10度),用量2壶/亩,在距茶树根10公分处开沟10x10cm,按1:20倍液兑水后浇施后掩土,再培拢10公分高,2008年1月28号去看毛细根全部生长良好。
综上所述,笔者从冷冬后的春茶市场,冷冬后的茶树就能不能高产,明前茶保产、增产的科学依据,全面平衡的科学施肥,是春茶保产、增产的保证等四个方面的研究之后得出:冷冬之后春茶高产关键在于全面平衡的科学施肥。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引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帮助我们受灾的茶农恢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