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食用菌病害症状有变色、斑点、凹陷、软腐、萎缩、畸形等。
寄生性真菌病害:褐腐病、褐斑病、软腐病、褶霉病、菇脚粗糙病、枯萎病、浅红酵母病等。
一、褐腐病:
症状:只侵害子实体,子实体受到轻度感染时,菌柄肿大或泡状,严重时子实体变畸形,分化受阻。后期感染,菌柄变褐或菌柄基部形成淡褐色病斑,而看不到明显的病原菌。若带病菌柄残留于菇床上,会长出一团白色的菌丝,最后变成暗褐色,
防治方法: 1.若覆土被污染,可在覆土上喷1:500倍的多菌灵或托布津,可杀灭病菌孢子。 2.如发现发病时应立即停止喷水,加大菇房的通风,降低温度,温度可降到15℃以下。病区可用1:500倍的多菌灵或托布津溶液灭菌。 3.发病严重时,可去掉原有覆土,更换新土,将病菇烧毁,所用工具用4%甲醛溶液消毒。
二、 软腐病
发生特点:发病时,菇床表面出现白色菌丝,后期变成水红色。在低温高湿环境下,被侵染的菇体畸形,变褐色,直至软腐。金针菇和平菇易感染此病。
防治方法:培养料进行二次发酵;覆土用巴氏消毒30 min;加强通风透气,降低土表和空气湿度;发现病菇立即摘除并集中处理,并在病区喷500倍液的甲基托布津或代森锰锌液,防效较好。
三、褐斑病
发生特点:细菌性病害主要是细菌性斑点病,又称褐斑病。在高温高湿、低温高湿、菇棚通风不畅的情况下,均易导致该病发生。发病初期,在菌盖上出现不规则针头大小的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卵形,渐变为深褐色,直到黑褐色,发病严重时引起菇盖变形、开裂。褐斑病多发生在双孢菇、金针菇、平菇上。
防治方法:严格覆土消毒和用水清洁;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 ~ 90%,每次喷水后要注意通风,以防菇盖表面长时间积水和处于潮湿状态;一旦发病及时清除病部,然后喷100 ~ 200 IU的链霉素或含150 mg/L的漂白粉水溶液。在平菇上用0.1%克霉灵水溶液喷洒。
四、干腐病
发生特点:(以双孢菇为例)前期,子实体出现发育受阻和生长停滞现象,菇色为淡灰白色,触摸病菇时手感较硬:中期,菇柄基部变褐加粗,菇柄稍长而弯曲,菇盖歪斜,出现不规则的早开伞现象;后期,病菇逐渐萎缩、干枯、脆而易断,用刀切病菇的菌柄,切口呈褐色、有孔穴,穴内有液体。将菌柄纵向撕开,可发现一条条暗褐色组织。
防治方法:正确堆置培养料,使其发酵良好;保持菇房及周围环境清洁;工具用2%漂白粉溶液或500倍的波尔多液喷刷,晾干后使用;及时将发病区和无病区隔离,可采用挖沟隔离法,防止病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