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美国和欧洲的种衣剂分别占该国农药市场总额的20%和15%,而中国仅占5%,未来随着种子企业和农户对种衣剂认识的提高,种衣剂年均增长率有望由现在的10%提升至15%。11月27日在中国植保“双交会”上举办的“第二届种子处理与病虫害防治高层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当前国内种子处理剂的生产和应用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种子处理剂市场正迎来难得的发展黄金期。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李贤宾博士表示,这几年种子处理剂的登记呈明显上升态势,预计未来2~3年,我国种衣剂登记数量将会增加一倍,达到700余个,种类也将更加丰富。
河南省植保植检站书记吕印谱表示,今年河南省麦播面积8775万亩,其中种子包衣面积达2426万亩,种子包衣是防治根茎部病害最经济、方便、有效的方法,应高度重视,加大推广力度。
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吕和平介绍说,我国种子处理剂正逐步向高效低毒、安全的活性成分转变,剂型正朝着以悬浮种衣剂为主的多剂型方向发展。种子处理剂在有效防控苗期病虫害、保苗壮苗、提高产量的同时,如果选择和使用不当,也会对种苗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出苗推迟、出苗率低、畸形苗等药害现象。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袁会珠也表示,种子处理剂在正常情况下使用是安全的,但如果随意添加其他成分、剂型选择不合理、有效成分超量使用等都会带来药害风险。比如河北等地就出现了号称“一拌无蚜”的小麦拌种剂最后出现“一拌无芽”的情况,还有农户将喷雾类制剂作为拌种剂使用,导致花生种大量霉烂不能萌芽,此外,如果提前播种遭遇低温,种子也容易延迟出苗或导致缺苗。
袁会珠提醒说,农民在使用种子处理剂时要注意规避药害风险,一定要按照标签规范使用,保证剂量准确,不能随意加大用量,同时要选择正规的专用的种子处理剂,不要想当然地使用其他的剂型和品种,也不要提前播种,避免对种苗产生不利影响。农药企业也要多做实验,在剂型改进和配方优化上多下功夫。
专家建议,企业要加强环保种衣剂剂型的研发,发展缓释剂型,延长持效期,解决种衣剂有效成分低、含水量高、粘度大、容易结块成团等问题,并不断探索将有益微生物应用到种衣剂中,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提高种子处理剂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