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是黔东南州夏粮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产占夏粮总产的80%以上。但长期以来,马铃薯生产依靠本地品种和传统的栽培方式,病害发生严重,产量低。2001年全州马铃薯种植面积为5.418万hm2,总产12.6万t(折粮,下同),其中脱毒马铃薯种植1.445万hm2,总产5.97万t,分别占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的26.7%、47.4%;2007年全州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6.559万hm2,预计总产16.27万t,其中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3.108万hm2,预计总产8.79万t,分别占全州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的47.39%、54.03%。马铃薯生产已成为黔东南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全州脱毒马铃薯品种有坝薯10号、威芋3号、费乌瑞它等10多个,其中坝薯10号种植面积达1.892万hm2,占全州马铃薯种植面积的28.95%。为了更好的掌握脱毒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加快马铃薯品种的更新速度,有效地指导大田生产,从2004年秋开始,黔东南州农业局农技站对脱毒马铃薯坝薯10号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1不同播期的研究
1.1方法试验设在雷山县固鲁村李继忠责任田。播期设头年12月24日、次年1月4日、1月14日、1月24日4个处理。采用免耕栽培方式,小区面积20m2,每小区播170穴。施入腐熟农家肥2.25万kg/hm2、复合肥750kg/hm2作底肥,有机肥直接盖种,复合肥点放在两株种薯之间,然后盖10cm厚稻草。生长期间调查生育进程。
1.2试验结果
1.2.1生育期。从表1可以看出,坝薯10号随播期的推迟,播种至出苗时间相应缩短,生育期也随之缩短。
1.2.2产量。经过方差分析,不同播期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在0.01水平上达极显著差异。从表2产量结果可以看出,头年12月24日播种的产量最高,产量达31023.45kg/hm2,比次年1月4日、1月14日、1月24日分别增长0.87%、14.67%和15.49%。通过新复极差检验,头年12月24日与次年1月4日间差异不显著,但这两个播期与1月14日和1月24日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因此,推迟播期可缩短坝薯10号的营养生长,从而减少产量。在黔东南州坝薯10号的适宜播期为头年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上旬。
2不同密度与不同种植方式的研究
2.1试验方法采用密度和栽培方式2因子试验设计。密度设置为A1(8.25万穴/hm2)、A2(9万穴/hm2)、A3(9.75万穴/hm2)3个水平;栽培方式设置为稻田免耕覆草栽培(B1)和常规翻犁栽培(B2)2种。小区面积为20m2,采取随机排列。一次性施入1.5万kg/hm2农家肥和750kg/hm2复合肥。
2.2试验结果
2.2.1产量。从表3可以看出,在同等栽培密度下,免耕覆草栽培比常规翻犁栽培增产18.83%~38.13%,说明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疏松的环境更有利于马铃薯块茎的膨大;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密度之间(?P?=0.0466)、不同栽培方式之间(?P?=0.0189)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不同密度与不同栽培方式之间的互作差异不显著(?P?=0.5674)。通过新复极差检验,处理组合A3B1与A2B2、A3B2的产量差异达0.01显著水平。A2B1与A2B2、A3B2的产量差异达0.05显著水平。
2.2.2农艺性状。从表4可以看出,免耕栽培比常规翻犁栽培的植株高大;密度小,大薯的比率高,表现出较好的商品性;密度大,小薯的比率增加,可有效提高小薯的个数。因此在生产中,应根据不同用途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
表4不同密度与种植方式坝薯10号的农艺性状表现
3有机肥不同用量的研究
3.1试验方法试验在雷山县治安村韦召元责任田进行,海拔820m,土壤为沙性壤土,肥力中上等,小区净面积20m2。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处理A(复合肥750kg/hm2);处理B(复合肥750kg/hm2+7500kg/hm2有机肥);处理C(复合肥750kg/hm2+15000kg/hm2有机肥);处理D(复合肥750kg/hm2+22500kg/hm2有机肥);处理E(复合肥750kg/hm2+30000kg/hm2有机肥)。采用随机排列,穴播1块种薯,播种规格40cm×28cm。用稻草覆盖稻田免耕栽培,复合肥和有机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
3.2试验结果从表5可以看出,在施用同等用量复合肥的情况下,有机肥施用量越大,产量越高,说明脱毒马铃薯坝薯10号较耐有机肥。方差分析表明差异达0.01极显著水平,经新复极差检验分析,处理E比处理A、B、C、D极显著增产;处理B、C、D比处理A也极显著增产。表明在生产中,有机肥的施入对马铃薯的增产效应极大,产量随有机肥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
4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脱毒马铃薯坝薯10号在黔东南州的适宜播期为头年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上旬,播期过早,气温太低会影响出苗,且易遇霜冻而导致减产;若推迟播种,则由于生育期缩短而影响产量;在种植方式上,采取稻田稻草覆盖免耕栽培,进行水旱轮作,以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和减缓种性的退化速度,但由于该品种表现中迟熟,因此要因地制宜;种植密度在8.25万~9.75万穴/hm2时可达到预计目标;在中等肥力的土壤条件下,要施足基肥,基肥施用标准为“750kg/hm2复合肥+30000kg/hm2有机肥”以上时,易获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