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鱼(Epinephlus)属鲈形目(Perciformes)、坤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Epinephlinal)、石斑鱼属(Epinephelsu Bloch)。是沿海常见的暖水性中下层鱼类,常栖息于沿海岛屿附近水质清澈、底质多岸礁、水深10-20米的石缝间。近年来,出口市场的扩大和鱼价上涨,刺激了石斑鱼养殖业的发展。但由于其苗种生产尚未完全过关,还未达到生产性规模,仅靠采集天然幼苗开展养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石斑鱼养殖业的发展。况且放养小苗患病率也比大苗高得多。因此,在未放养前进行鱼苗标粗到一定规格出池非常必要。1998年我所与台商在文昌三更峙对虾育苗场合作标粗的石斑鱼苗是青石斑鱼苗。现将其过程总结
如下:
一、标粗的条件
1.场所:为水泥池。容积为10-25米3,长方形,水深1-1.8米。
2.光照:室内培育池采用自然光。室外培育池白天要避免直射阳光,可用泡沫控制光照强度。
3.水温:适宜的水温是22-29℃,要防止昼夜水:温的剧变。
4.盐度:广盐性,10%。以上盐度的水中均可生长。最佳盐度为25‰-29‰之间。
5.水环境:要保持环境安静,水质清新,最好为持续流水饲养,进排水量均衡正常,不可或多或少,pH值维持在7.8-8.4之间,溶解氧在5mg/L以上。
6.放苗密度:可根据鱼苗规格大小情况而定,规格大的可放疏一些,小的可适当加大放养密度。
二、饵料系列
2.4厘米以上的鱼苗可投喂鱼、虾肉糜,每天观察进食情况,发现量不足时可添加少量的卤虫成体作为补充,当鱼苗全长达3.6厘米以上时,可转为投喂新鲜的碎鱼、小杂虾或较小的活鱼苗,鱼苗“胃口”不好时可添加些帮助消化的人工配合饲料作为补充。
三、日常管理
保持稳定和良好的水质环境是管理上必须时刻注意的。在每次投喂时,都必须进行新旧水的交换。同时要观察鱼苗的摄食情况和饱食率。随时掌握水体中的残饵量,以便及时作出调整。清底工作十分重要,每日都要定时进行。发现池子肮脏要及时换池。密切注视鱼苗的生理生态反应。鱼苗由于生长速度不同而产生个体差异,群体的明显分化会造成严重的相互残食现象。这时要及早进行分筛培育。
分筛鱼苗可用手工进行。即用目测区分规格,然后选定各种不同尺寸的筛子。筛选出来后,分别置于各个培育池中。注意操作上要相当小心,以免损伤鱼的体表。新换入的培育池中可投放一定量的药物;预防因操作不当而受伤引发的感染。
石斑鱼属于肉食性凶猛鱼类,相互残食是其天性。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三:
①饵料不足;
②个体差异大;
③放养密度过大。所以为了提高生产效果,放养密度是个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据观察,分选后的培育密度应维持在3000-500尾/米3左右。
鱼苗转入底栖生活,有时会出现群体过度集中现象。其主要预防方法是尽量保持流水培育,水质要好。若发现少量病苗或活力不强的苗要及时舀出隔离治疗。
四、病害
由于石斑鱼苗是在高水温条件下标粗的,随着代谢产物的分泌易使水质污染。因此在标粗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疾病。发病最多的是弧菌病及白点病。据观察,弧菌病多数是由于池子肮脏引起,一般会表现为腹鳍腐烂。而白点病则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可能发生,多表现为季节性,其症状表现为头部或身体各处均出现腐烂及白点。发现上述症状后要及时治疗,一般采用改善水质环境、药物治疗及加强管理等综合措施。药物治疗使用“富康虾-FU”进行药浴,时间一般要求在6个小时以上。弧菌病采用“C-98”药物进行药浴。以上两种病会经常综合发生,具体症状要视具体情况而诊治。另外,在标粗过程中,由于外界因子的影响,感染病毒的病症也时有发生。我们采用“饥饿法”进行治疗,此方法的救活率一般能够达到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