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是机器活动的“关节”,不起眼却很重要。记者在市盈科轴承制造有限公司采访时获知,日本三菱重工、德国FAG、美国纳科特装卸设备等著名厂商生产的机械装备中,“关节”的制造都源自他们之手。
盈科轴承的前身是中山市轴承总厂,当时该厂为风扇、拖拉机以及农机器具厂等提供的只有8种规格的“大路货”,因此竞争力较弱,濒临破产边缘。1999年11月,经过改制,全新的盈科轴承诞生。
有人估计,这只是延缓前轴承厂的死亡,新公司不会超过半年寿命。熟知技术的公司总经理陈庆熙却坚信:垮掉的是市场,不是轴承制造。他分析得出结论:“大路货”的轴承附加值低,国内市场单一是导致失败的真正原因。作为机械关键部位的轴承不应该走上绝路,只要找准市场,前景不可限量。于是新盈科掉转船头,避开国内轴承业的竞争,开发国外市场。
国外市场需要的是“高、精、特”的轴承,盈科为此进行了技术改进,小型化、特殊化后的轴承再加装相关的两三个零件组合成一个轴承单元,以此达到国际市场的需要。六年多来,盈科不断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开发研究。生产的轴承从当初的“老八样”到现在的2000多种;精度从普通级提高到P6、P5、P4高精度级;转速性能从每分钟几千转提高到每分钟几万转。研发提速后的盈科很快找到了新的美国客户,掘到了第一桶金,当时一年的订单就有150万美元。随后,公司逐步扩大了美国市场,一半以上的客户是美国企业。
商海风波变幻无穷,2001年美国轴承协会认为中国的轴承行业有“倾销嫌疑”,2002年美国商务部对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轴承企业开始了长达一年的调查。消息传来,许多美国客户立即中止了订单,包括盈科在内的34家中国轴承企业进行积极应诉。陈庆熙觉得,长时间的调查无论是否胜诉,都会影响市场,令许多中小企业元气大伤,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一年里,公司一面应诉,一面将大网撒到加拿大、德国、印度等地进行新的市场开发。
德国代表着世界制造业的高端,德国FAG公司,在轴承业无人不晓。要拿到他们的订单就等于拿到了进入世界机械装备制造业的通行证。FAG对盈科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考察,最终的评定是达到承包商的A级水平。2001年之后,盈科来自德国的订单开始增多,弥补了美国方面的损失。盈科从当初的为国外大企业做贴牌发展到现在为日本三菱重工做配套。今年德国一著名汽车公司也到盈科进行了考评,将其列入全球供应商候选名单。公司总经理陈庆熙说:“市场的需求就是我们技术改革的推动力。”正因如此,盈科就像其生产的轴承一样在商海中灵活转动,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