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农民来说,他们从事基本的农业生产活动,主要的经营范围就是种植和养殖。现在很多农民觉得种地不挣钱,转而从事养殖业,有不少养殖的能人还办起了工厂,也确实赚到了一些钱。在这之后他们进一步扩大规模,希望能把养殖业办的红红火火的。不过养殖业的发展也给农村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一旦形成规模化养殖之后,畜禽养殖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如果不得到有效的处理,甚至都会影响到当地农民的生活,很多农民为此也怨声载道。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养殖业的规范管理,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这份规划文件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大力推进畜禽养殖的污染防治,主要通过划定禁养区的方式来执行。这项规划出台之后,造成了很多农村养殖户的恐慌,这是否意味着2018年农村的养殖业要进入寒冬了?在农村发展养殖还有前景吗?养殖业的出路又在哪里呢?
可以肯定的是,2018年,农村的养殖业形势更加严峻,对于从事养殖业的农民来说,首先需要了解的是自己养殖场所在的地方是否会被划为“禁养区”?按照规定,以下四种区域会被划为“禁养区”,请农民们对号入座。
1、城市和城镇中居民区、文教科研区、医疗区等人口集中的地区;
2、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
3、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域;
4、包括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的需保护的其他区域。
属于这些区域内的养殖场都应该限期搬迁或关闭。那么针对“禁养区”的提出,农村的养殖户们到底该怎么做呢?这里给大家几个参考意见:
1、及时搬迁,跳出“禁养区”
如果自己的养殖场所在的区域被认定为禁养区的,一定要及早进行搬迁,重新选择合适的地方,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继续在“禁养区”内从事养殖业的话就有可能面临处罚,到头来还是要搬迁。
2、提高经营能力,促进养殖水平提高
养殖业和传统农业种植业一样,不单单只是靠规模制胜,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经营效率。扩大规模是一个方面,但如果扩大规模后没有带来更多有效的收益,那么养殖场的经营效率就是下降的。同样是养猪,相同的规模,为什么有人年赚几十上百万,而有的人却还在赔本。如何通过经营来提高收益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竞争力,也是提高收益的出发点。
3、把握市场需求,及时调整
养殖户还需要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养殖户的盈利水平。行情好的时候,怎么卖都是躺着赚钱,而行情不好的时候,让养殖户欲哭无泪。真正了解分析过市场价格波动的规律,对于市场行情有充分研究的养殖户,才能更好的把握市场需求,卖出好价钱,并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增栏减栏,使自己的利益达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