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庄浪县良邑乡积极响应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号召,立足建设“文化旅游名县”的基本定位,在全乡植树播绿,大力抓建果园,为群众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走上了产业扶贫之路,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如今的良邑,花红柳绿,万亩果园花香扑鼻,千亩牡丹竞相绽放,八方游人慕名而来,一条山青水绿、产业富民、旅游扶贫的绿色发展之路正在不断延伸……
绿色满山川乡村展新颜
从庄浪城区驱车一路向东,道路两边绿浪翻滚,跳动的生机从内心逶迤而进,思绪也被染绿。这是通往良邑的主干道,两旁的树木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栽植的,如今枝叶遮天蔽日。长期以来,良邑乡坚持以大地增绿、环境增美、农民增收为核心,按照“绿随路建、绿美结合”的原则,紧密结合地域生态环境、民俗传统和产业特征,对主干道两侧绿化带缺株断档、密度不够的路段全面补栽补造,形成“有路必有树、有树必有荫”的道路绿化格局。
在提升道路景观的同时,今年,良邑乡立足抓早抓实,加大造林绿化力度,着力打造生态屏障工程。乡上严格按照“高标准、严质量、保成活”的工作要求,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部署,统一实施,采取大坑、大水、大膜、大肥、大苗和深栽的“五大一深”标准,确保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绿一片的效果。
“以前这个山上都是荒地,长满杂草,现在都栽上树了,环境好了,政府还给我们补助款……”何川村的何玉宝乐呵呵地说。造林活动开展以来,何玉宝每天带领着全村的老少参与义务植树的活动,和乡亲们一起栽树覆膜,共同见证荒山变绿的过程。
据了解,良邑乡今年实施了生态屏障、道路景观、美丽乡村“三项重点”工程,集中20天,义务调集劳力1.5万多人(次),完成生态造林绿化一万余亩,栽植各类苗木超过百万株,栽植行道树38.6公里。一条条绿色走廊正在搭建,一个个天然氧吧正在迅速形成。
小小苹果树致富大产业
道路边的行道树苍翠欲滴,地埂下果园里芳香扑鼻,空旷的原野上,整齐的苹果树排成一行行,蔚为壮观。眼下,正值苹果盛花期,白里透红的苹果花开得正艳,果农们忙着在田间疏花、喷药、浇水。
“年前苹果树下面就上了农家肥,营养充足得很,花太密了,必须疏一疏……”为了抢抓农时,李大爷在果园里忙了一早上,连中午饭都顾不上吃,他让老伴把饭送到地埂,吃完饭好接着继续干活。他家刚开始种了2亩苹果,试挂果就得到了不错的收益,今年,尝到了种果的甜头,他把家里的5亩地都种了苹果树,虽然去年遭受冰雹袭击,苹果价格较低,但还是收入不菲,比种传统农作物收入强不少。这几天,他打算在地里拉上防雹网,争取今年有个好收成。李大爷说得信心十足,满园的果树在阳光的映衬下,满枝的花朵随风摇曳,仿佛挂满枝头的红彤彤“金果”。
苹果产业带来的巨大收益,使得果农们对果园的管理越来越精细化,乡上顺势而为,立足我县在全国苹果优势产区的区位优势,找准兴林与富民的结合点,把苹果主导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主攻方向,紧抓苹果产业不放松,扩大果园种植面积,让生态优化和群众致富同步推进。今年,乡上栽植优质红富士苹果34万株,新建苹果基地8000亩,建办标准化苹果园6000亩,新建家庭农场苹果采摘园2处300亩,全乡挂果园面积已达4500亩,果园收入占得比例逐年增加。同时,建成早酥梨标准化采摘园示范地1080亩,发展种薯1.02万亩,在绿化山川的同时,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走出了生态与富民的双赢之路。
千亩牡丹园 绿色脱贫路
五月千亩油用牡丹花开,吸引游人赏花观景,美丽风景变身致富产业。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沿着水杨公路盘山而上,行至山顶,层层梯田上惊现千亩牡丹园,犹如置身人间仙境,牡丹掩映下,一排排新农村依山而建,红瓦白墙,绿树环绕,优美的田园风光令人沉醉,这里就是杨李湾村。过去,杨李湾村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全村6个社的群众分散居住在几道山梁上,贫困发生率为38.4%。针对杨李湾村的现状,创建了“生态绿化区、产业发展区、休闲旅游区、非遗传承区、精准扶贫安置区、电子商务商贸区、果园标准化管理示范区”的“路带结合、七区共建”扶贫工作模式。
以前的撂荒地变成了牡丹园,既美了生态也富了口袋。据了解,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兴的油料作物,亩产可达300公斤,籽粒含油率高,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在,正值花期,千亩牡丹齐绽放,也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产业。
杨凤喜是个头脑活泛人,他抓住这一机遇,让绿色风景变身致富产业,他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承包了几十亩地种植牡丹,平时雇佣群众到牡丹园打工,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农闲时他还在自己家里开起了农家乐,准备好了山野菜和农家饭,迎接着城里的客人。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种植业和旅游业的相结合,让越来越多的村民从好生态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天气转暖,牡丹盛开,借着假日时光,相约三五好友,徜徉梯田花海,定是无比惬意之事。
绿色,正在改变良邑的“颜值”,绿色,正在提升良邑群众的“底气”,明天的良邑定当碧树葱茏,满目生机。